北京律師董正偉向環保部申請公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方法和數據資訊。近日,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公開(本報今日A15版)。
事實上,這種“國家秘密”我們並不陌生。曾經,一些政府部門的“三公經費”是“秘密”,空氣中的pm2.5含量是“秘密”。
當然,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公開土壤污染資訊,有其自身的考量。專家稱,土壤污染數據確實具有敏感性,污染數據一旦全面公開可能會引起一些社會問題的出現,比如會引起大範圍或大數量人群的恐慌;另外,這也可能與環保部所掌握的數據不完整和不準確有關。
不過,更應該看到的是,有很多房子還建在重金屬嚴重污染的土地上,農村耕地更是因農藥化肥過度使用面臨嚴重污染的問題,這些無不直接影響到了公眾的生命健康,對此公眾有權知情。《政府資訊公開條例》明文規定,“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的”,“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安全生產、食品藥品、產品品質的監督檢查情況”,都屬於必須公開的範圍。
事實證明,“三公經費”和pm2.5的公開並沒有引起社會恐慌,反而在官方與民間凝聚起了治理三公浪費和環境污染的一致共識。捂著蓋著反而會引起更大的恐慌,總是生活在“秘密”中,怎麼會有安全感?沒有真相,只能會使小道消息滿天飛,加重民眾的焦慮和不安。
治理土壤污染不僅僅是某個政府部門的責任,而必須要有公眾的參與和監督。如果農民連土壤污染到什麼程度都毫無所知,怎麼會懂得呵護腳下的土地、種出健康的糧食?每天生存在重金屬污染土地上,聽任諸如“癌症村”之類的消息滿天飛,怎能安居樂業?當然更談不上對相關部門治理土壤污染的監督了。
面對問題,“鴕鳥思維”要不得。即使不完全掌握相關資訊,哪怕一步一步地公開也好。(山東 陳廣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