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4日電 美國《僑報》當地時間13日刊出署名文章說,最近,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到美國華盛頓會晤了幾個國會議員和卸任外交官員。蔡英文在對外談話中,以為得到了美國一些人士的“鼓勵”。她的演講顯示了對當前世界大局和中美關係及臺灣定位等問題,尤其是對美國當前外交政策的理解,還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蔡英文應正確解讀美國意向。
文章摘錄如下:
最近,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到美國華盛頓做了一次活動,會晤了華盛頓幾個國會議員和卸任外交官員,在喬治·華盛頓大學作了一次演講,歸途中順道訪問了舊金山。
蔡英文在對外談話中,談到了這次訪問,她以為得到了美國一些人士的鼓勵,認為臺灣應保持“民主活力”。在華盛頓大學的演講中,她更提出了“沒有自由的街頭,就沒有自由的社會”這樣蠱惑人心的口號。這就暴露了蔡對當前世界大局和中美關係及臺灣定位等問題,尤其是對美國當前外交政策的理解,還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
首先,從奧巴馬當局執政百日來看,美國今後一個長期的外交任務,除解決“全球金融危機”這一個中心點外,重點應解決阿富汗的反恐戰事和世界核裁軍兩大問題。
阿富汗與中國有很長的邊界線,其間有橫亙5000多米高的帕米爾高原,長約400公里的瓦罕走廊,又稱阿富汗走廊。而擔負開展打擊塔利班恐怖組織的主力的,就是中國多年的友好鄰邦巴基斯坦。同時,這一帶也是“疆獨”勢力活躍的地方。因此,目前在打擊阿富汗恐怖組織問題上,中美兩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和共同利益。
在爭取擁核國家儘早批准“全面禁止核武器試驗條約”和簽署“停止生產核裂變材料的國際條約”方面,美國都需要中國的配合,在談判解決朝鮮和伊朗核問題方面,更需要中國發揮重要的作用。
固然,中國的崛起令一些美國人“嚴重關切”。這也是美國當年與臺“斷交”3個月內,就制定“與臺灣關係法”的原因。但隨著歲月推移,臺海局勢一天天走向緩和,人心走向緩和,兩岸和平已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大潮。美國確實存在少數人,即如蔡英文不便明說的所謂“願意支援‘臺獨’勢力”者,亦即所謂的“民主活力”派,但應看到,其所為也將失去著力點,變作“能做不能說”的暗盤交易。
而美國執政當局,對當前外交問題的一個中心點和兩大任務,更佔據了突出地位,中美關係走向常態化、合作化、全面化已成定局。臺灣雖是美國牽制中國的一枚棋子和售武市場,但其作用也將逐漸式微。這就是“形勢比人強”的意味。
說到式微,想必蔡英文也注意到了不久將面臨的東盟十國與中、日、韓建立“自由經濟貿易區”的問題,最近已取得了實質進展:中、日各注資320億美元,韓國注資160億美元,加上其他國家,共注資1200億美元,使這個“亞洲自由貿易區”在2010年即可開始運作。這些國家間的關稅將降為0,沒有加入者將要負擔9%以上的關稅。
到那時,無情的經濟大潮將把自我設限的臺灣沖刷成孤懸一隅的海島。到那時,在島內,人無分藍綠,地無分南北,黨無分國、民,民無分貧富,受經濟縮水之苦都是一樣。到那時,“街頭”充滿了失業的自由、“沒飯吃”的自由;當然,也可能出現蔡英文所領導的走上街頭“抗爭的自由”。面對哀鴻遍野、啼饑號寒、盜賊蓬起、民不聊生的局面,不知道以“臺灣人民的當然代表”自命的蔡氏及其同志,又將如何號召民眾走上“自由的街頭”,如何讓“自由社會”在諸公所帶領的街頭暴力運動中誕生?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