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廢核電 迫於形勢的選擇

時間:2011-06-01 13:57   來源:中國網

  5月3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宣佈,德國將在2022年前全部關閉境內所有17座核電站,這意味著德國將成為日本福島核危機後,首個宣佈放棄核電的主要經濟體。

  德國曾經和法國並稱西歐原子能和平利用的兩大中心,前西德首都波恩更號稱“核研究之都”,在核電領域是不折不扣的強國,核電是工業大國德國的拳頭項目,如此“自廢武功”,究竟是為什麼?

  事實上,親口宣佈“廢核電”的默克爾本人,並非一個反核電主義者,上臺以來,她曾在許多公開場合力撐核電,主張將核電納入國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發展計劃”之列,甚至在去年秋天,她還推動一項計劃,打算將本國即將到壽命的幾座老核電站使用期限延長至2030年。

  按照默克爾本人在宣佈決定時的說法,福島核事故的前車之鑒,是德國政府忍痛割愛,決定全面廢核電的主要因素,她表示鋻於福島“難以置信的”核災難,德國和她本人必須重新考量核電的利弊得失,並力爭成為向高效可再生能源主導型經濟過渡的首個工業化國家。

  事實當然不會那麼簡單,正如許多分析家所指出的,福島事件僅僅是一個誘因,默克爾下決心“廢核電”的關鍵,是國內政治的考量。

  德國是生態和環保組織最活躍、勢力和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有綠黨成員入閣的G7國家,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早在2002年,最大反對黨社會民主黨就和綠黨結成“紅綠聯盟”,推出了以廢核電為終極訴求的“行動綱領”,在21世紀最初10年中,中右的基民盟-社民盟-自民黨“黑黃聯盟”在德國社會處於政治優勢地位,環保和綠色理念成為“紅綠聯盟”等左翼勢力唯一具備挑戰性和殺傷力的政治訴求,因此近年來,究竟是發展還是廢除核電,成為“黑黃紅綠”的德國政壇“顏色大戰”中最慘烈的主戰場之一。

  自去年底以來,默克爾所屬的“黑黃聯盟”在一系列重要的地方選舉中慘敗,聯盟內部許多人都將之歸咎於默克爾維護核電的政策,這本已讓默克爾信心動搖。不期而至的福島核事故則更成為壓倒“保核”主張的最後一根稻草:核事故真相初步曝光後,柏林、漢堡、慕尼黑和法蘭克福四大城市上街遊行呼籲“廢核電”者逾20萬,僅首都柏林就有10萬人,而福島事件後緊接著舉行的巴登-符騰堡州選舉更讓“黑黃聯盟”膽戰心驚:在這個默克爾所屬基民盟執政了58年之久的“黑黃聯盟”傳統票倉,“紅綠聯盟”居然憑藉非核訴求“虎口拔牙”,巴登-符騰堡成為德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由綠黨主政的州。

  默克爾在福島核事故後幾天便迅疾關閉7座最老的核電站,並敦促組成政府特別委員會,審查德國核戰略,這一做法和其他歐美核電大國如出一轍,但環保主義者和“紅綠聯盟”高漲的政治壓力,迫使默克爾不得不認真考慮核政策對2013年大選選情的影響,最終做出“廢核電”決策。

  德國雖然在核電技術上領先,但核電比例僅有不足23%,和法國近八成的核電比例相差很遠,這不僅造成德國社會“擁核”勢力單薄,也讓政府更有勇氣下“廢核電”的決心。

  然而德國的發電比例其實一直不正常,42.4%的發電來自燃煤電廠,這和德國除褐煤外,其他燃料都需進口息息相關,一旦“廢核電”,德國將不得不仰人鼻息地依賴信用狼藉的俄羅斯供應天然氣,導致經濟成本上升,並產生危險的不穩定因素。默克爾在“廢核電”聲明中提到,政府將努力推動風能、太陽能應用性發展,但從技術上看,短期內這些新能源還無法填補核電的空白。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旦風能、太陽能實用化受阻,“廢核電”的直接結果只能導致燃煤發電比例升高,並造成更多溫室氣體排放,這對主張“廢核電促環保”的“紅綠聯盟”和環保主義者,無疑是莫大的諷刺。

  從默克爾公佈的計劃看,立即關閉的核電站僅8座(其中7座實際上已到壽命,且在福島核事故後已關閉),2021年關閉6座,剩下3座則將運轉至2022年,可以想見,一旦福島陰影淡去,而新能源發展遇到瓶頸,因廢除核電而導致火電比例上升、溫室氣體排放增多等“定時炸彈”反過來成為“紅綠聯盟”政治包袱——一言以蔽之,當德國選民民意出現明顯逆轉時,這個“緩期執行”的“廢核電”方案,也未嘗不會出現戲劇性的轉折。(陶短房)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