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需要矯枉過正

時間:2012-02-27 15:1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被外界視為“拯救歐元最後一次機會”的歐盟峰會雖然在修約、設立自動懲罰機制和籌資還債等方面邁出了關鍵性的第一步,但是相對於前幾次歐洲救市的舉措,此次市場的反應卻是不溫不火,讓人覺得市場是不是“審美疲勞”了。

  仔細想想,這種結果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自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洲對這個由政治、體制和發展模式等深層次問題共同誘發的危機的複雜性和嚴重性認識不足,一直寄希望於在現有的制度框架和理念內解決問題。也正因為如此,面對危機發生以來的每一波動蕩,歐洲總是開出些劑量不足的藥方,不僅沒能止住危機,更打擊了市場信心,讓歐債危機在“危機—救治—危機”惡性迴圈中一次次蔓延擴大。此次歐盟峰會在救治危機問題上雖然有所突破,但是力度卻依然不足,市場做出這樣的反應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歐洲需更進一步,出臺更強有力的措施,不僅要能堵住“缺口”,更要能抵擋住信心持續下降這股“洪流”的衝擊。

  從近期看,面對明年年初的償債高峰,日漸高企的國債收益率及主權信用降級的風險,歐洲需要準備出充裕的資金,以應付償債需要。但是,據估計明年歐洲的還債總額要超過1.1萬億歐元,前三個月歐元區週邊國家到期的債務就達860億歐元。相形之下,已消耗大半的4400億歐元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要到明年7月才啟動的5000億歐元的歐洲穩定機制,恐怕是難負其重。同時歐洲對重債國債券購買者只提供20%到30%的風險擔保,也令外部投資者不能不望而卻步。客觀的說,歐洲不是沒有能力,僅義大利的民間財富就為國家債務總額的4倍。但歐洲還是不願使出全力,既對外部資本充滿疑慮,擔心讓他人“買斷歐洲”,更不太情願發行歐元債券或是讓歐洲央行充當“最後貸款人”。在這種情況下,形勢只會繼續惡化,並進一步摧垮市場的信心。

  從中期看,峰會雖然進行了修約,嚴格了財經紀律,建立了自動懲罰機制,但仍然留下些許漏洞。“黃金法則”的決定權仍然分屬各國,自動懲罰機制如遭多數國家否決仍可能失效。在當前歐元區形勢每況愈下的大環境下,不排除出現大規模財政違規的可能性,屆時自動懲罰機制還能否有效,這就給市場留下較多的遐想空間。

  從遠期看,增長才是歐洲擺脫危機的根本出路,但目前歐洲在此問題上乏善可陳。當前歐洲實施的財政緊縮政策雖有助於治療“富貴病”,減少財政支出,但也會抑制增長,減少稅收,有可能使歐洲進入越縮債務越多的怪圈。因此,歐洲尤其是邊緣國家有必要在增長上多下些工夫,拿出些行之有效的方案,提升國家內生增長動力,並縮小南北差距,消除“短板”,以絕後患。

  形勢發展總是好起來比預期的更好,壞起來比預期的更壞。當下歐洲的形勢已越來越接近關鍵當口,歐洲只有拿出矯枉過正的決心和措施,才能力挽狂瀾,如果還是猶豫不決,將極有可能使源於希臘原本幾百億歐元就可以控制住的危機最終演變成為歐洲解體的結局。(秦宏 國際問題研究專家)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