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領土爭端仍在煩擾中印關係

時間:2012-10-23 14:57   來源:新華國際

  【美國《時代》週刊網站10月21日文章】題:中印戰爭:50年後,印度和中國會再次衝突嗎?(作者伊沙安·塔魯爾)

  現代史上,印度和中國之間僅有的一次大型戰爭的結束幾乎和它的開始一樣突然。1962年10月20日,中國的一次多線攻勢打破了喜馬拉雅山脈冰川的寧靜,擊敗了印度毫無防備、裝備不良的防禦部隊,打得印度士兵四散而逃。幾天之內,中國在西面就取得了克什米爾阿克賽欽高原的控制權,在東面則逼近了位於阿薩姆的印度極為重要的產茶中心。隨後,11月21日,北京單方面宣佈停火並從印度東北撤軍,同時保持對貧瘠的阿克賽欽的控制。

  50年後,我們仍然有理由感到困惑:為什麼一場本應塵封于20世紀檔案中的領土爭端仍在煩擾著21世紀兩個崛起的亞洲大國之間的關係?印度和中國之間的經濟聯繫日漸繁榮:雙邊貿易額達700億美元,預計在未來3年內這個數字將達到1000億美元。然而儘管進行了多輪談判,兩國仍未解決在邊界上持續了幾十年的爭端。這裡仍是世界上最軍事化的地區之一,仍然刺激著新德里和北京之間的緊張關係。

  雙方分歧的核心是“麥克馬洪線”,這是1914年英國殖民地官員劃定的一條不精確的蜿蜒曲折的邊界。中國當然拒絕承認這條線,並仍然按照已滅亡的清朝的地圖提出領土主張。

  1962年,中國憑藉決定性的勝利羞辱了印度,據有些報道稱,雙方共有近5000名士兵死亡。1962年,本刊將中國的進攻描述為“人海攻擊”。中國奪取了阿克賽欽並再也沒有交出,這是一條連接西藏和中國西部新疆地區的戰略走廊。印度前外交官、新德里中國問題研究所名譽研究員基尚·拉納說:“印度和中國的戰爭是由於一系列複雜的行動和誤解而發生的。不過現在雙邊關係正向前發展。儘管存在尚未解決的問題,今天的邊境是平靜的。”

  不過,印中貿易關係的加強並未化解邊界問題的僵局。

  邊境或許是平靜的,但近年來緊張關係加劇,中國重申其對於幾乎整個阿魯納恰爾邦(即我藏南地區——本網注)的領土要求。西藏問題造成了長期的陰影。1959年,達賴喇嘛逃往印度,北京方面對於印度的接納直到現在仍然感到憤怒。

  民族主義的敵意並不僅限于權力階層。在上周公佈的一項調查中,皮尤世界民情項目發現有62%的中國人認為印度“令人不快”——而對美國持此態度的比例則是48%。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戰略研究教授布拉馬·切拉尼擔心,這種態度會影響到北京方面的政治考量。

  1962年中國決定從其佔領的大部分地區撤軍是因為來自英國和美國的大量援助及武器抵達了印度。與此同時,華盛頓方面正陷於古巴導彈危機之中,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中國利用了這一複雜局面發動襲擊取得了優勢。

  老牌冷戰分子亨利·魯斯執掌的《時代》週刊認為那場戰爭最主要的教訓就是尼赫魯不結盟政策的終結。

  印度和中國不安的邊境地區仍是兩國長期爭端的受害者,這裡因為大量駐軍而與世隔絕。在印控克什米爾及其東北部省份,緊急狀態法仍然有效。

  曾幾何時,商隊會定期從現在位於印控克什米爾的拉達克出發,繞著山路去往現在位於新疆的和田等絲綢之路城市,這些現在都已成為遙遠的過去。生活在印中邊界“世界屋脊”沿線那些人群聚居地區的無數聯繫都在新德里和北京之間冰冷的僵持中丟失了。

  正如阿魯納恰爾邦(即我藏南地區——本網注)的一位議員今年早些時候對我說的:“我們曾有許多共同之處,但現在這些都成了過去。”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