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同中國相處時需要認識到,相互尊重是大國交往之道。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美國發展對華關係需要戰略層面的新視角和新思維。
10月22日,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以外交政策為主題舉行了最後一場大選辯論。在論及中國問題時,除了一些指責中國的陳詞濫調外,人們也聽到了兩位候選人表示美國可與中國成為“合作夥伴”、美國不希望成為“中國的反對國家”的聲音。
在美國國內政治歷史上,大選年中雖然常有涉華話題,但像今年這樣在兩黨總統候選人辯論中專設辯題實為僅見。這從一個方面說明,在當今世界中,隨著中國不斷發展壯大,對華關係在美國外交全局中佔有重要位置。中美各層次的交往十分密切,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也是最複雜的雙邊關係之一。如何看待和處理中美關係,的確已經成為大選年中的美國政治家的一道重要課題。
然而,縱觀這次選戰,人們也遺憾地看到,爭相對華顯示強硬立場的政治算計,一度遮蓋了理性與客觀的國際視野。在剛剛結束的這場辯論中,有參辯者又在拿對中國輪胎徵收懲罰性關稅一案說事,稱這樣做為美國保住了很多就業機會,卻偏偏不提這樣做使得多少美國消費者利益受損;有參辯者再次鼓噪中國是“匯率操縱國”,卻全然不顧人民幣匯率按照市場變化和需求而浮動、連美國專家都認為目前人民幣匯率已接近合理的市場水準這一事實;有參辯者屢屢指責中國“偷竊”美國智慧財產權,卻視而不見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中國只用了30多年的時間,就走過了發達國家100多年走過的道路。這樣的言論無疑仍在蠱惑和誤導選民。
事實上,在美國大選進程中,早有明眼人對兩黨總統候選人拿中國說事的手法極表不屑,也對其傷害中美關係大局的短視行為予以嚴詞批判。基辛格說,兩位總統候選人在競選中都對中國進行了不負責任的評論;每個國家都存在國內壓力,強調與別國的分歧,在美國的政治運動中也能看到。基辛格認為,兩位候選人都使用了極為糟糕的語言。
但是另一方面,兩位候選人這次都不約而同地談到與中國合作的意願。這表明,從現實的角度出發,共和黨和民主黨都意識到,完全回避與中國的合作,甚至與中國交惡,不利於美國自身利益。基辛格說,與中國打交道目前已經是美國外交政策最基本的問題,而美國的政策一直保持著一致性,使其成為最沒有黨派差異的外交政策,自1971年來的8任總統都遵循著同樣的道路。“我非常希望這條路繼續走下去,儘管雙方都有牢騷,但都認可基本的目標。我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依賴於美中關係。”
美國同中國相處時需要認識到,相互尊重是大國交往之道。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美國發展對華關係需要戰略層面的新視角和新思維,其基本判斷便是,在中美重新打開交往大門40多年後的今天,中美關係已從原來的相互隔絕、對立,發展到現在的利益聯繫日益緊密、相互依存不斷加深。歷史事實早已證明,中美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合作理應是中美關係發展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