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印戰略經濟對話26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舉行。當前全球經濟深陷泥沼、發達經濟體的動蕩和低迷正在向發展中國家擴散,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個在亞洲舉足輕重的國家舉行此次對話引起廣泛關注。
這次會議一天,時間雖短,但成果豐碩。在經濟方面,雙方簽署了聯合研究、鐵路、軟體、工業能效等部門間的合作備忘錄和總額為48億美元的企業間雙向投資意向協議。兩國在綠色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節能環保產業等方面也展開了務實合作。
在戰略上,中國把印度作為美國之外唯一開展戰略經濟對話的國家,凸顯出對印度這個新興大國夥伴的重視和善意,這也正是印度所樂見的。這一態勢有助於構建多極而和諧的新型大國關係。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翟東升接受本網記者採訪時說,舉行機制性的中印戰略經濟對話,對於協調雙方的宏觀經濟政策,相互借鑒對方的發展和改革經驗,促進兩國在經貿和產業領域中的務實合作具有重要而實際的意義。
在中印兩國歷史上,曾有過邊界衝突,至今也仍存在懸而未決的邊界爭端。但是在近兩年的戰略經濟對話上,兩國避談領土問題,經貿合作是主要議題。在雙方共同努力下,領土爭議迄今為止並未對雙方經貿合作構成障礙。
到目前為止,中印雙方的經貿往來發展很快,然而,因為各自優勢和指導思想的差異,中印之間存在貿易失衡、投資壁壘等問題,這對兩國經貿合作的可持續發展不利。好在中印雙方都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樂意通過戰略經濟對話形式解決發展中必然出現的問題。由於雙方的經濟實力和潛力巨大,未來雙方經貿發展空間仍舊非常廣大。
毫不諱言,從現實看,今天的印度在全球地緣政治中享有一種“較小威脅”的有利地位。在其他大國眼中,印度不是最緊迫和首要的威脅與挑戰,卻是可以利用和拉攏的對象。2008年之後,美日等國顯然樂見中印關係的惡化,以便把印度拉入對華遏制和包圍的地緣政治佈局之中。
翟東升說,在此背景下,中國應當尊重印度結構性戰略優勢,一方面擱置領土爭議,盡可能維護好雙邊關係,做好危機管控;另一方面,通過經貿合作的“熱”來對沖掉地緣政治的“冷”,努力維護和堅持睦鄰友好大局,主動塑造一個有利於中印合作雙贏的的戰略態勢。
“龍象之爭”一直是國際上的一個熱門話題,即便當前在印度,也有部分人有一種把中國當成參照係的意識。翟東升認為,印度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存在重大差異。儘管中印兩國的制度框架,發展模式,政策組合,都有值得改進的地方,但是印度的問題比中國大得多,改起來也難得多。從中印雙方的力量對比來看,中國在各方面似乎都佔優勢,所以印度方面對華疑懼表現得比較明顯,而中國的表現則更加自信。
未來,隨著中國勞動力收入的倍增,低端製造業向周邊包括印度的國家轉移,中印之間的貿易逆差可能縮小。如此看來,中印之間在經濟上並不存在明顯的競爭,而更多是互補關係。中印之間更應理性抓住合作機遇而非進行所謂的“龍象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