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交網媒“歡聚時代”近日重啟了中概股在美國股市的上市之旅,且首日股價呈上升趨勢。此舉被許多人看作是改變中資企業赴美上市低潮的轉捩點。與2010年46家中國企業在美上市的頂峰時期相比,近兩年海外中概股表現只能說差強人意,但仍具較好發展前景。
良好的預期主要得益於以下兩個方面的因素:其一,在全球面臨產業轉型與金融困境的情況下,境外資本市場普遍缺乏上市的“新鮮血液”——企業。中資企業所依託的,是仍具旺盛生命力和增長潛力的中國經濟,也只有在中國這樣具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大國,才會不斷出現大量具有投資價值的新企業。其二,在國外資本市場難以滿足諸多創新型企業的融資需求時,促使其利用海外直接融資,接受海外資本規則的“洗禮”,有利於促進國內企業的成長,解決融資瓶頸。同時,這也是國內金融市場走向國際化,與境外金融市場有效“對接”的重要途徑。
不過,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儘管“歡聚時代”上市的表現相對積極,但目前尚不足以扭轉市場對中概股的信心,前兩年引起中概股危機的東西方金融制度差異與文化衝突尚未解決。
首先,國內資本市場還在逐步走向完善的進程中,中資企業尚待在境外投資者心目中樹立信譽。少數“不良”企業去海外“淘金”,還使境外機構做空中概股成為可能。
其次,在中國企業運用境外資本市場過程中,必須更好地適應當地金融文化。一方面,國內習慣的借殼上市思維,顯然不再符合主流,資質較好的上市公司並不怕被那些所謂的做空機構打壓。另一方面,在中概股被做空的過程中,也不乏境外投機機構製造輿論、誤導市場的惡意做空行為,也有很多中國公司並不存在真正嚴重的問題,但由於資訊沒有充分披露,被做空者利用。對此,加強公開和透明性、強化資訊公開的規範性,是中資企業必須關注的重點。
另外,對於部分沒有什麼問題的中概股來說,在被做空時表現得非常“軟弱”,不太適應境外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客觀地說,境外上市企業與投資者、媒體和公眾之間有更加成熟的關係處理機制,會把“無理由”做空企業的可能降到最低。顯然,中資企業需要建立有效應對危機、增強投資人信心的持續機制。
最後,在我國金融市場走向國際化的進程中,無論是走出去還是引進來,都需要在國家監管層面開展更積極的國際協調與合作,有效保護中資海外上市企業合法利益,並促使其在法律、會計、審計方面更符合國際慣例。據報道,目前經過長期談判,中美跨境審計監管合作出現破冰跡象,應該說在保障監管主權的前提下,加強適度合作是必由之路,有利於推動中資企業更加健康地走向國際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