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傅瑩:西方像穿著小號衣服的大人 中國無意爭當世界霸主
英國《金融時報》1月7日刊登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長傅瑩為其撰寫的文章——《中美不應錯過機會》。
以下是文章全文:
在2001年紐約和華盛頓遭遇“9·11”恐怖襲擊之後,我們曾用道家的“大象無形”來形容國際恐怖主義。然而現在,恐怖主義暴行正在變得更加強大和有形。很多人認為恐怖主義構成當今世界最大的威脅。
與此同時,傳統意義上的地緣戰略競爭又突出起來。俄羅斯與美歐的地緣戰略較量在烏克蘭危機中表現得十分充分,有人擔心是否“冷戰重新到來”了。事實上,儘管總有人試圖用舊思維和舊方式處理新問題,把舊的問題幽靈化,把新的問題古典化,但世界已經向前發展了。
同樣,在亞太,美國介入南海島礁歸屬問題和強化軍事同盟,表現出引入新的地緣競爭的意圖。美國在亞太最核心的關切似乎是“權力轉移”,擔心自己被中國“擠出去”。所以,美國採取的是傳統的地緣政治思維,開始介入中國與鄰國的爭端,存在把局部的領土主權之爭轉變為戰略競爭的風險。
在經濟層面,我們看到美國為了維護在世界經濟事務中的主導權,積極促成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在沒有全面吸納主要經濟體參與的情況下,另行確立新規則。這是否意味著未來全球經濟秩序可能再次朝著集團化、排他性的方向發展?
美國主導的西方中心的戰後國際秩序曾為人類進步和經濟增長做出巨大貢獻,如今卻無法適應世界的變化。就像一個人長大了還穿著小號的衣服。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接連出現重大戰略失誤。2003年美國出兵伊拉克使該國至今處於無序狀況。2010年突尼西亞政局變動後,美國及其盟國開始鼓勵所謂的“阿拉伯之春”,在一些國家接連打開潘多拉魔盒,至今余火未盡。
過去三年,美國試圖從錯誤中抽身,提出“重返亞太”。但是,美國把防範牽制的矛頭指向中國,加劇了中美之間的相互不信任,這是否又是一次戰略失誤呢?是否會讓兩個大國失去合作處理全球性問題的機會?
當然,我們也不必過於悲觀,因為國際社會已經開啟了諸多探索。
金融危機之後,20國集團發揮了重要作用。IMF把人民幣納入了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美國終於即將通過對IMF這個由西方主導的國際機構的改革方案。中國倡議建立的亞投行將彌補現行國際機制的不足。中美雙邊氣候變化協議為上月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成功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國無意爭當世界霸主,不僅因為中國國內依然面臨巨大挑戰,還因為中國堅信未來的世界事務必須由各國共同應對。中國需要與美國保持穩定、有建設性的關係。同時,中國需要更多地承擔起與我們國力和地位相適應的國際責任。去年11月基辛格博士來京,我應他的要求安排了一場與中國年輕人的對話,談到世界秩序變革的問題時,他們紛紛對美國提出批評。基辛格耐心傾聽之後問道:“年輕人,如果現在把領導這個世界的權力交給你,你對世界秩序的構想是怎樣的?”大家未拿出清晰的答案。顯然我們還停留在批評和不滿的階段,未準備好新的設想。
當越來越多的國際責任提前落到中國人的肩頭,我們需要有更具體的思考:如何消除其他國家的疑慮,實現互利共贏?並且,我們需要更好地與世界溝通。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