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外交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積極進取、開拓前行,寫下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濃墨重彩的華章。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究竟“特”在何處?它與傳統大國的外交有何不同?什麼是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核心命題所在?3月27日,在外交學院召開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研究”課題論證會上,與會專家學者進行了深入研討。
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恰逢其時
世事如棋局,善弈者謀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提出,是基於對國際形勢發展的深刻洞見。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表示,當前國際格局有滑向危機的風險,地區動蕩與戰亂呈現增長之勢,核擴散、網路安全、金融風險、氣候變化等問題層出不窮。面對這種種問題,現有理論解釋乏力,傳統機制逐漸失靈,全球治理陷入困境,期待新理念和新方法。“這給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了契機和平臺”。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僅順應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發揮更大作用的呼聲,也是中國國力發展和利益拓展的必然結果。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新形勢下對外工作要維護和延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高祖貴看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回答了“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過程中,中國外交應該用什麼清晰概念來引領”這一問題。高祖貴說,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過程中,中國需要解決維護國家核心利益、維護不斷拓展的海外利益、為國際問題提供中國方案等眾多課題,中國對外的一整套理念、戰略、策略,都囊括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中。
黨的領導是中國外交最大特色
談及如何理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之“特”時,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張清敏表示,中國外交幾十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歸根結底都歸功於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中國外交最大的優勢和特色。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袁正清說,中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外交也是其中一個方面。“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這個大前提下進行討論。”
與會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對我國對外工作來說,堅持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最根本的一條。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僅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國夢服務,也要為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維護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安全服務。
超越傳統大國的外交之路
大國的興衰更替,必定會留下各自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袁正清認為,受到不同歷史文化因素、現實國情、國際形勢的影響,英國、俄羅斯、美國等大國運用實力維護自身利益的方式各不相同。“中國正在從地區大國邁向全球大國,在使用不斷提升的實力時中國與傳統大國有何不同?”袁正清如是發問。
回答這一問題,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題中之義。與會專家學者普遍認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與傳統大國的外交主要有四點區別:堅持和平發展,不搞國強必霸;堅持合作共贏,不搞零和博弈;堅持國際關係民主化,不搞強權政治、霸權主義;堅持正確義利觀,不搞唯利是圖。“從整體上、從宏觀層面超越權力政治,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一個貫穿始終的思路。”王帆說。
王帆進一步分析,在落實到國家間關係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突出共同性、互動性、先進性及協調性。突出共同性,就是要強調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威脅及共同的責任。突出互動性,除了主張平等與相互尊重、利益共用之外,還要強調中國與外部環境的良性互動、相生相成。突出先進性,即強調觀念的先進性和政策實施的創新性。要靠先進的觀念、體制和制度創新設計能力來影響他國、吸引他國、引導他國。突出協調性,就是要成為建設性的協調者,在全球熱點問題中發揮積極作用。
歸納提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
通過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深入總結和系統研究,歸納和提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論,是當前學界面臨的重大課題。
高祖貴認為,加強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研究要處理好三組關係。第一是新與舊的關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能與優秀傳統文化、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傳統相割裂,要講清楚它們之間延續、發揚、創新的思想脈絡。第二是理論與實踐的關係。要講清楚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理論和實踐之間是如何內在統一的,避免給人空泛之感。第三是特色和普遍性的關係。要講清楚同一個概念在中外語境中不同的含義,要溝通中外。
外交學院副院長孫吉勝建議加強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國際社會的認知狀況調查。“不僅要研究哪些理念在國際社會被接受得好、為什麼接受得好;還要調查哪些理念接受度較弱,以及存在差異和鴻溝的原因,以便今後開展更有針對性、更精細化的研究闡釋。”
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 毛莉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