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聯社援引韓國軍方3月13日消息,美國陸軍開始向駐韓美軍群山基地部署連級“灰鷹”無人攻擊機部隊,該連裝備12架“灰鷹”,配屬美軍第2師第2航空旅。筆者認為,此次“灰鷹”入韓的背後預示著美韓正在積極探索反制朝鮮彈道導彈的手段和方法。
長期以來,由於自知在常規軍事領域尤其是高科技領域無法與美韓抗衡,所以朝鮮一直潛心研究和發展彈道導彈部隊,並將其作為向美韓“叫板”的殺手锏。彈道導彈威力大,射程遠,尤其是會給敵方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雖然目前朝鮮的彈道導彈技術還無法危及美國本土,但對於近在咫尺的韓國與日本卻好似如芒在背。每當半島局勢緊張之時,朝鮮就會拿彈道導彈做文章,不時發射幾枚來吸引世人的目光。因此彈道導彈既是朝鮮用來威懾敵人的武器,又是爭取利益的政治工具,而且這一手總是屢試不爽。
可想而知,一旦將來朝鮮半島發生戰事,美韓等國對於朝鮮彈道導彈這樣的心腹之患必要先除之而後快,但事實上這卻並不容易。1991年海灣戰爭“沙漠風暴”行動期間,伊軍雖然戰敗,但其“飛毛腿”系列移動式戰役戰術導彈系統卻讓美軍吃盡了苦頭。戰爭爆發前,伊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計劃積極發射“飛毛腿”導彈反擊美軍。不過,與蘇聯陸軍導彈部隊傳統使用戰術不同,伊軍發射導彈不僅使用移動式發射裝置,還在能保障擊中敵境目標的地區大量使用固定式發射平臺。戰前,美軍非常重視伊軍“飛毛腿”導彈威脅,制訂了詳細的獵殺計劃。戰爭打響當天,盟軍就奪取了制空權,前幾天內,伊軍所有固定發射平臺全部遭到襲擊,其中12處被徹底摧毀,13處遭到嚴重破壞。但盟軍空中力量卻未能完全阻止伊軍“飛毛腿”導彈的發射。戰爭中,伊軍共發射88枚導彈,大部分是在戰爭初期,其中開戰第一週發射數量佔到了40%,移動式系統主要在兩個地區靈活使用,西部地區主要攻擊目標是以色列,南部地區主要攻擊目標是盟軍地面部隊、卡達和巴林。巴格達附近也有一些發射裝置,機動使用。雖然“飛毛腿”導彈命中精度不高,誤差較大,盟軍實質的損失不大,僅有一次伊軍導彈落到美軍一處兵營內,炸死28人。但“飛毛腿”卻始終如一座大山壓在美軍的胸口。
戰後,美軍總結經驗教訓,認為即使是在對方已奪取制空權的情況下,移動式戰術和戰役戰術導彈系統是空中行動的最重要目標之一,主要原因是此類武器能進行有效反擊或摧毀遠處目標,至今仍在堅持這一觀點。美軍隨後重新制訂了對抗移動式戰術導彈系統的作戰原則,根據作戰要求研製新型高精武器,修改戰鬥條例,保障在較短時間內摧毀敵方移動式導彈系統。
和伊拉克相比,朝鮮的彈道導彈顯然更為棘手,不但數量更多,性能更先進,而且更加隱蔽。與伊拉克的沙漠地形不同,朝鮮境內多山,朝鮮可以在山區開挖大量的洞庫掩體作為移動導彈發射車的藏身之所躲避美軍偵察,一旦戰時需要,發射車就會從洞中全速衝刺到發射地點,起豎、發射,隨後馬上撤離,打完就跑。儘管這麼多年過去,美國的偵察定位與打擊手段更為先進,但對於這樣快進快出的目標還是顯得力不從心。
“灰鷹”的到來顯然可以有效緩解朝鮮彈道導彈的壓力。根據目前公佈的資料,“灰鷹(MQ-1C)”是由“捕食者(MQ-1)”改進而來的最新型無人攻擊機,身長8米,翼展17米,屬於中空長航時無人機,能以280公里的時速不間斷飛行30個小時,作戰半徑覆蓋朝鮮半島,可晝夜連續高畫質監控半島全境,並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該機可挂載4枚射程約8公里的“地獄火”反坦克導彈和4枚最新的GBU-44/B“蝰蛇打擊”小型精確制導炸彈,能直接打擊縱深目標。
筆者認為,“灰鷹”的長航時與察打一體能力將會是移動發射車的剋星,而“灰鷹”入韓必將對朝鮮半島未來局勢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責任編輯:李帥]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