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調低經濟測評標準換亮麗數據 臺當局耍誰呢?

2007年11月29日 10:30:00  來源:
字號:    

  正當各個民間單位發佈的消費信心、房價信心以及廠商信心全部下滑之際,臺灣“經建會”日前發佈的十月景氣燈號,竟然出現近三年來首次的黃紅燈,領先指針也持續上揚,兩相對照,正好相反。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批評說,此舉顯示,當局若不是粉飾太平,就是完全背離民意。

  “主計處”日前公佈調高今年經濟成長率,已引起外界強烈質疑,風波尚未平息,“經建會”發佈的景氣對策信號燈又出難得一見的黃紅燈,而且九月經修正後也是黃紅燈,代表臺灣景氣趨於活絡;“經建會”還特別強調絕對沒有“造勢”,經濟的基本面比一般人的感受要好。

  然而,就在同一天,臺灣中央大學臺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公佈十一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結果是六大構成指針全數下跌,63.34點的總數,還創下二十一個月以來的最大跌幅,對未來半年物價及家庭經濟信心更創下近六年的新低。由“經建會”委託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所做的“住宅需求動向調查”,則顯示第三季整體購屋者房價綜合信心跌破百分關卡,大幅下降至八十八分,創五年多以來的新低,甚至比SARS時候還慘。臺灣經濟研究院公佈的十月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為116.83點,較上月修正值下滑6.14點,創四年半以來單月最大跌幅,而且看好未來半年景氣的廠商比上月減少10.8個百分點,看壞的增加5.2個百分點。

  顯而易見,官方與民間的看法截然不同。根據“經建會”的解釋,這是因為消費者信心和廠商調查都是問卷,信心很容易受到當時經濟狀況的影響,景氣燈號則是實際狀況。乍聽起來,似乎也不無道理。可是仔細檢驗九、十月的黃紅燈都落在門檻值上,只要減一分,就會回到綠燈,顯示景氣趨熱其實未必盡然。再深入追查,赫然發現,景氣對策信號燈之所以“變色”,主要是因為今年七月“經建會”將檢查值降低。舉例來說,以往黃紅燈的標準是,“直接及間接金融變動率”要達到13.5分,今年七月採用新的景氣對策信號燈指針,只要8.5分;股價指數變動率,以往需要二十分,現在只要十一分,海關出口值、工業生產指數及非農業部門就業人數變動率的標準都也調低。換言之,現在的黃紅燈如果依照過去的標準,只是綠燈,而現在的綠燈,很可能就是黃藍燈,也就是整個標準都往下調。

  如此一來,景氣儘管不好,但因為標準不同,就可以表現較好。事實上,除了民間研究機構的調查以外,臺灣“央行”的統計也可以左證。根據已公佈的“央行”數據,反映股市與長期投資的指針表現都不理想。M2年增率十月份未達央行目標區,代表資金外流、投資不振;M1B年增率十月更是掉落到5.7%,燈號一舉轉為黃藍燈,顯示股市動能不增反減;直接與間接金融年增率也只有3.6%,比上月還低,顯示投資依舊不振;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九月、十月已經連兩個月為負成長。

  社評指出,由此可見,當局不斷釋放亮麗的經濟數據,其實都是擦脂抹粉,自欺欺人,就好象學校把分數標準降低,讓原先不及格的學生及格,原先普通的成績變成優異,以此證明教學績效出色。如此自己喊爽,卻無法通過外界的考驗,究竟有何意義?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