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托遇刺死亡,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的小社論說,雖然臺灣遠在千里之外,其實也有可以省思的地方。
暗殺與仇恨對立,讓南亞政治史上血跡斑斑,班娜姬也繼前印度總理甘地夫人之後,成為第二位遇刺身亡的女性政治領袖。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前埃及總統沙達特、簽署以巴和平協議的前以色列總理拉賓,也都命喪于反對激進份子之手。
人皆希望和平安定,但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和平安定是需要花很大努力才能獲得。恨就像覆滿尖刺的帶殼栗子,只要一根刺就可以扎得見血。而要讓這樣的恨不傷人傷己,需要非常厚實大量的愛,才能把栗子全部的刺都包圍容納。
小社論指出,大部分民眾都不想和自己的同胞作戰,但在一個存在族群議題的臺灣,執政者如果為了勝選惡意挑撥族群對立,讓人民反目猜忌,當仇恨愈來愈激化時,只要有一、二個人衝動過頭,就可能引發不幸。一旦流血,對當事人家族便是世仇,對整個族群則成共同威脅,勢必進一步激化仇恨。
如果不是當局大肆拆除“大中至正”,會出現群眾叫囂、無辜記者被車輾成重傷嗎?如今臺灣的“教育部”又準備拿蔣公銅像作“裝置藝術”的對象,當蔣家第四代的蔣友柏都放下了蔣介石,藍綠都還有人捨不得放手。但藍綠及各族群都應該省思,激化仇恨將讓我們的下一代付出什麼代價。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