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兩岸直航聲聲急當局仍漠視 最受傷的還是臺灣

2008年01月10日 09:09:00  來源:
字號:    

  《人民日報》昨天刊登署名文章指出,時逢選舉,經濟民生早就讓位於政治攻訐,島內各界一方面只能自求多福,一方面只有生產自救。但是,生產自救也需要政策扶持,一番檢視與反思,鹹認開放兩岸直航是當務之急。
  
  臺北市長郝龍斌稱,兩岸未能直航,是目前臺北市投資的最大障礙,希望今年市內的松山機場能成為直航機場,讓亞太地區的企業將總部或研發中心留在本市。過去一年,島內6家航空公司因為高油價、臺灣高鐵衝擊,加上民眾旅遊消費下降,都出現虧損狀況,航空業者無奈之餘,無不冀望兩岸直航以擺脫困境。臺大財金係教授劉憶如認為,島內藍綠勢力忙於政治鬥爭,卻忘了世界的變化,臺灣其實擁有許多優勢,加速兩岸直航是關鍵,臺灣不能被排除在全球供應鏈之外。臺灣“陸委會”日前公佈島內民眾對兩岸關係看法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島內贊成兩岸直航者高達九成四,創2000年以來同類調查新高。

  其實,開放兩岸直航,早就是臺灣大多數人的共識。高雄市長任內的謝長廷曾說過,高雄港直航的話,高雄就有生命力。但說是說,做是做。這些年來,在陳水扁當局的阻撓下,兩岸的節日包機雖然已經常態化,但依舊是先南下再回頭北上的“曲航”,甚至連視時間為生命的醫療包機都概莫能外。

  文章直言,兩岸不能直航,最受傷的是臺灣。臺灣最大的潛力與實力是企業的生命力,兩岸不能直航直接扼殺了企業的生命力。就拿高雄港來說,一向是世界知名的集裝箱裝卸地,但這些年來集裝箱裝卸量卻一路下滑。原因很簡單,一是它缺乏寬闊的腹地;二是它裝卸的集裝箱有一半是轉口,兩岸沒有直航,往來東北亞及東南亞的船隻,必須在到臺灣途中選擇靠琉球或香港,運輸成本、時間耗費增加。臺灣有著很好的區位優勢,臺灣的主政者曾想借此建立所謂的“亞太營運中心”,但現實是這一設想成了空中樓閣,連苦守臺灣的不少外商都選擇“一走了之”。臺灣的歐洲商會去年已走掉50多家會員,他們說,等了那麼久的兩岸直航,臺灣原本可做亞洲佈局的樞紐,這個優勢卻無法發揮,只好“連根拔起”。

  “臺灣就好比一隻溫水中正在加溫的青蛙,在很多人渾然不覺中,整體競爭力下降,邊緣化壓力加深。在目前的時空下,兩岸直航將產生即時、巨大的效益。這是一個很難得、獨一無二的機會。”臺灣天下遠見文化事業群總裁高希均的話,說出許多臺灣有識之士的心聲。兩岸直航聲聲急,這一次,臺灣的主政者聽進去了嗎?(遠猷)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