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兩岸農業貿易合作互惠雙贏前景大好

2008年04月01日 10:22:00  來源:
字號:    

  現在,全球都在面臨物價上漲的危機風波之中。近日,世界糧農組織更發出警訊,全球糧食價格持續的上揚,給發展中國家及地區造成沉重的財務負擔,除了導致食品消費減少外,更已反映在總體物價的持續揚升,連食品消費比重低的先進國家及其地區也受到影響。

  許多地區已經採取措施提防食品價格持續走高可能引發的社會動蕩。糧食出口地區以提高出口關稅、增加本國安全存量、實行配額管理等限制出口;相對的,糧食進口地區則以降低關稅、增加補貼、釋出休耕農地、強化儲備等方式,鼓勵進口、提高產量等,儘量增加對糧食的掌握度,就算價格高,起碼民眾不致因饑餓產生暴亂。

  據臺灣《聯合報》今日有關文章分析,全球米價在過去兩個月已經暴漲百分之五十,若從二○○四年至今,米價漲幅已經超過一倍。米價攀升主要是受到燃料與肥料費用大增、天然病蟲害以及氣候改變等因素,讓稻米收成欠佳。未來數月,米價還會再飆漲。以稻米為主要糧食來源的亞洲人民叫苦連天。

  反觀臺灣,糧食自給率只有百分之卅二。因為臺灣資源不足,加上所得提高,改變糧食消費結構,臺灣高品質的食物,例如奶類、蛋類與肉類,生產所需的原料,大宗穀物都要依賴直接或間接進口。而臺灣自給率大於百分之百的產品有稻米、水果、蔬菜、魚產,常發生農產品生產過剩現象。

  臺灣每戶農家的耕地只有一公頃,卻有廿二萬公頃稻田休耕,幾乎佔可供種稻總面積四十八萬公頃的一半;有些休耕土地種植綠肥作物或荒廢。因此,如何有效的保護適當的耕地面積,適時檢討休耕政策,維護農地的完整與生產潛力,是維護糧食供應,臺灣永續經營的一項重要措施。

  臺灣在不當的農業土地政策下,農地變更毫無章法,且受到特權壟斷,讓許多農地變更用途;尤其在都市邊緣有很多農地違規使用,形成土地不當利用。這種現象因修訂的農業發展條例更形加劇,農地零碎化使得灌溉系統解體、耕地無法順利擴大、農地污染日趨嚴重。

  文章說,如果讓目前每零點二五公頃的農地就可以蓋一座農捨得政策繼續延續,臺灣將會成為沒有農業、缺乏糧食的地方。臺灣的下一代,將會過著沒有自然景觀的悲慘生活。

  此外,穩定與掌握糧食進口來源是維持民生物資數量與價格穩定的重要因素。分散進口來源是確保臺灣在糧食供應吃緊時,維持糧食充足供應的重要因素。

  文章最後說,非常樂意看到,去年底在臺灣養豬業界與“農委會”爭取下,“經濟部”同意項目開放廿萬噸中國大陸玉米。中國大陸玉米已陸續抵臺,在四至六月將陸續補足數量。由於當局宣佈取消大宗物資關稅,現在中國大陸便宜的玉米已開放來臺,未來禽畜產品的價格將會逐步回穩。證明兩岸的農業貿易與合作是一種雙贏與互惠的作法。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