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外媒:博鰲一會僵局破 融冰之旅滿意歸

2008年04月15日 15:12:00  來源:
字號:    

  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刊登社評指出,在海南博鰲論壇舉行會議期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臺灣“副總統”當選人蕭萬長,舉行了舉世矚目的會晤。此次會晤對兩岸關係的意義有多大,還有待雙方在未來交往中用事實去證明。就我們所能夠看到的可能前景而言,其象徵意義和實質意義都是非常正面的。

  社評說,在象徵意義的層面,這次會晤打破了兩岸自1949年以來“老死不相往來”的心理疙瘩。雖然如過去一樣,蕭萬長此次還是以民間身份出席博鰲論壇,但從大陸方面接待他的方式和規格中可以看出,其基本思路顯然是把他作為臺灣領導人予以尊重和重視的。而從臺北方面的心理期待來看,蕭萬長前往海南的身份更是被賦予了“副總統”的背景。因此,與胡錦濤以中共總書記的身份會晤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相比,“胡蕭會”象徵意義的內涵更加豐富,它不只打破了兩岸最高層從未接觸的歷史,更提高了開拓兩岸關係的可能性。

  社論認為,從“胡蕭會”的安排上可以看出,雙方都展示了很大的靈活性。靈活性和默契當然來自於善意的出發點、務實的風格和明確的目標,而這些重要因素在民進黨執政時期都是不存在的。設想一下,假若兩岸沒有起碼的政治互信,沒有基本的共識,對彼此沒有任何好感,這樣高層級的會晤是絕對不可想像的。

  社評表示,在馬英九和蕭萬長贏得臺灣“總統”選舉之後,由於新的執政當局將延續國共內戰時期的“國家”定位框架,兩岸關係將出現“本質性轉折”,而“胡蕭會”正是這轉折的具體表現。胡蕭二人之所以能夠走到一起,固然是因為有博鰲論壇這個平臺,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雙方有會面的基礎和意願。

  蕭萬長在前往海南時把“融冰”稱作此行的目的,並且用“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這十六字作為基本的原則,其出發點、目標和態度都為“融冰”做好了準備。昨天,馬、蕭二人在臺北共同接受港澳記者訪問時對此次行程做了總結,不僅讚賞胡錦濤的務實和坦誠,而且還對會晤的氣氛表示滿意。

  社評認為,在當前兩岸還未真正建立政治互信、雙方心理感受依然敏感、對話渠道還未恢復正常的情況下,“胡蕭會”為雙方直接觀察和了解對方提供了絕好的時機,也為各方作出判斷和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因此,要看“胡蕭會”有什麼實質意義,絕不能只看雙方在直航等具體問題上達成了什麼共識,作出了什麼承諾,而要看它是否能夠為未來的可持續交往創造有利的氣氛和條件。

  社評最後表示,臺海政治僵局持續多年,“胡蕭會”的成功給人以春暖花開的感覺。但是,由於兩岸高層一直沒有接觸,分歧、猜疑和誤解已經積累了幾十年,不可能因為一次高層接觸而變得容易化解。無論是大陸還是臺灣,雙方都必須認識到今天這樣的良好氣氛是多麼來之不易,並且要好好總結一下“胡蕭會”何以能夠取得成功,各自還有哪些明顯的不足需要改進。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