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新“財經內閣”14字主題承諾 令人期待

2008年04月22日 09:11:00  來源:
字號:    

  內定“行政院長”劉兆玄昨日對外宣佈十七名新“閣員”名單,號稱“博士內閣”。備受注目的“行政院副院長”由財經老將邱正雄出馬,由於“閣員”多數是八年前的老面孔,熟手上路,有穩紮穩打的好處,但也有不少形象清新的財經學者“入閣”,令人耳目一新。

  如今“內閣”首波名單已經公佈,無論是祝福者或詛咒者,一切都要等待“新閣”實際運作後始能就其政績表現再作定論。 各界都期許“劉邱內閣”的組合,希望可以帶領臺灣走出新局,再創另一次經濟奇跡。

  蕭劉邱再度牽手 臺灣經濟有望

 

  據臺灣《中國時報》22日社論說,劉兆玄的新“內閣”標榜“廉能、專業、永續、均富”,短短八個字,勾勒出現階段臺灣最需要的願景。過去八年來,臺灣老百姓實在受夠了,部分當局高官的貪污與無能,墮落與不專業,加上意識形態作祟,讓臺灣經濟空轉虛耗,島內投資不振,企業坐困愁城,民間消費低迷。最苦的是底層的小老百姓,臺灣勞工的平均工時高居全球之冠,平均薪資卻是停滯不前,扣除通貨膨脹之後,甚至是負成長。 

 

  八年前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時,蕭萬長擔任“行政院長”,劉兆玄擔任“副院長”,邱正雄是“財政部長”,三人合作無間;八年後,三人再度攜手拼經濟,應是駕輕就熟。 

 

  “財經新閣”面臨四大嚴峻挑戰

 

  這次國際大環境險惡的局勢比起八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有過之而無不及。

  首先,全球景氣趨緩,國際石油價格突破一百一十美元天價,亞洲各國通膨率創下十年新高,點燃停滯性通膨的危機。在次級房貸風暴影響下,國際貨幣基金(IMF)預估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只有0.5%,明年也只有0.6%,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史蒂格利茲認為,美國可能陷入一九二九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在這麼惡劣的情況下,完全依賴出口單引擎的臺灣經濟,隨時有熄火的危機,同時還要處理物價上漲壓力,這將是新閣上路後首先要面對的嚴厲挑戰。 

  其次,在民進黨執政期間,處處以意識形態治臺,無論對企業或個人而言,過去幾乎是“失落的八年”。臺灣的產業無法充分利用中國大陸龐大的勞動與消費市場,白白喪失商機,更有被邊緣化的危機。兩岸關係未能正常化,臺灣的金融業坐困島內,望著中國大陸龐大的市場,看得到卻吃不到。如今蕭萬長的博鰲破冰之旅,開啟兩岸復談的契機,未來兩岸是否能互利雙贏,建立良好的協商機制?真正的考驗才剛開始。 

  第三,在金融改革方面,扁當局強調限期限量的“二次金改”被各界批得體無完膚,財團化陰影揮之不去;“力霸”與“中華銀行弊案”一宗接一宗引爆,暴露金融監理的大漏洞與死角,雖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民進黨上臺後遲遲未處理亦難辭其咎。成立即將滿四年的“金管會”,已換了第四個“主委”,由於一開始就用錯人,使得“金管會”空有獨立之名而無獨立之實。“金管會”未來如何真正落實其獨立性,建立金融監理秩序,有賴馬蕭團隊找出一位真正理論與實務兼備專業人才,而且,這位人選不能與財團走得太近。

  第四,最艱難且阻力也最大的是賦稅改革。扁當局執政八年下來,留下四兆多元的鉅額負債,馬蕭上任後就要推出十二項“愛臺建設”,預估當局要投資二兆元,在當局府財政債臺高築的情況下,早已無舉債空間,新財長將面臨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與此同時,臺灣的租稅制度長期偏坦富人,導致貧富差距日益惡化,第三次賦稅改革勢在必行。新任“財長”在無稅可減的壓力下進行稅改,可謂舉步維艱,屆時也要有足夠能耐抵擋來自財團的壓力。 

  盼“內閣”獨當一面 以“實穩”為尺規  

 

  中評社有報道稱,為展現“閣揆”獨當一面全力承擔的風格,劉兆玄謝絕馬蕭的陪同,以“廉能、專業,新團隊;永續、均富,新臺灣”為主題,在確定出任副手的邱正雄和馬團隊發言人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劉兆玄強調,“閣員”名單由他提名,但馬蕭審核通過後,再由劉兆玄親自面談邀請後定案。 

 

  未來由邱正雄主導的財經小“內閣”初具雛形,昨日公佈的“經建會主委”陳添枝、經長尹啟銘與政務委員朱雲鵬、蔡勳雄等人選,都具有國際視野與財經專業背景,下一波將公佈的“財長”“與金管會主委”人選,由於牽涉龐大的政商利益,更是動見觀瞻。未來的“金管會主委”,絕不能再出現另一個與財團關係密切的龔照勝;未來的“財政部長”,也不能再出現另一隻抗壓性不足的“政壇白兔”何志欽。

  另據《聯合報》社論指出,“新閣”的特質是“穩健”,缺陷是不夠“新奇”。今昔對比,馬當局的首波人事,似以“實/穩”為尺規,扁當局則較多“虛/奇”的佈局。

  馬當局面對的是一個要將臺灣起死回生的艱巨工程,無人預知昨日發佈的團隊能否膺此重任。過去十餘年,自李登輝末期至陳水扁八年,整個當局幾乎淪為政爭工具及選舉機器,非但施政失敗,也斷送了兩黨整代的政治菁英;現在,不想對“內閣”名單的個別人選品頭論足,但對“新閣”標榜的14字承諾寄以期待。 畢竟,“內閣”名單由主政者決定,但對“內閣”未來執政成敗的評價卻是由民意及輿論決定。

  馬蕭在七百多萬選民擁戴下勝選,其實,小老百姓的要求很簡單,希望臺灣的經濟再次起飛,讓臺灣真正變成一個寶島,讓未來的日子能夠好過一點。(高斯斯)

 

 

 


 

[責任編輯:高斯斯]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