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立委”到處搶鏡頭出風頭惹民眾厭煩

2008年06月30日 16:54:00  來源:
字號:    

  今天,臺灣《聯合報》發表社論說,從臺灣“立法院”近數月的表現來看,“立委”減半不是解決臺灣政壇亂象的良方,答案已經非常清楚了。從前不久總質詢的爭相作秀,到要求在兩岸協商中插上一腳,到朝野競提退稅增薪的錢坑法案,乃至對“考監委”審查的大放狠話,臺灣“立委”之不甘寂寞,島內民眾有目共睹;他們的專業水準,更讓民眾搖頭。新“立法院”五個月的表現教民眾痛心疾首。

  新“立法院”沒有新形象。問題的癥結,在“立委”對自身職權的錯誤認知和專業素養的不足;許多“立委”幾將問政焦點全部集中在質詢,“立法院”更重要的職權如“立法權”、“預算審查權”,反被拋在腦後。而“立委”為了爭取便宜的曝光機會,只能跟隨新聞熱點炒作短線議題,其手法往往不外激情、羞辱、罵街、爆粗口等非理性方式。作秀、鬧場式的質詢手法,不僅大量製造了政治的污染煙塵,也徒然引起民眾的厭惡及反感,這亦是“立法院”始終無法洗刷“亂源”污名的原因。

  社論說,重回在野卻方向不清的民進黨,在“立法院”採取強力杯葛戰術,在這樣失序的政治互動中,政黨政治經常處於失靈的狀態;朝野“立委”在紀律及凝聚力的表現,差異之大超乎人們的想像。即使在陳水扁弊案頻爆之際,民進黨“立委”也沒有人對他口出惡言;即使扁當局表現再離譜,民進黨“立委”也一律曲意回護。這種擁黨徇私的態度,當然違背公眾對“立委”職權的託付。

  社論說,短期而言,要改善臺灣“立法”與行政部門的互動,減少臺當局施政阻力,馬英九既顧慮“黨政不分”之譏,不願透過國民黨的系統來指揮“立法院”黨團;但他仍須提出其他可行的政治途徑,讓“立委”能與聞並了解行政決策的理念,始能讓一群無頭蒼蠅般的“立委”降低對行政部門的莫名敵意。

  就長期而言,臺灣“立法院”想要成為真正的決策重鎮,“立委”必須戒掉到處搶鏡頭、出風頭、髮發言的癖好,潛心經營自己的政治舞臺,落實法案及預算審查的職能,提高質詢的專業和氣度,才是贏得社會尊重之道。試想,“立法院”被譏為“行政院立法局”,其根本原因,不就是“立委”拋棄了本職嗎?如果繼續耽溺于廉價的謾罵質詢,朝野攻伐,以羞辱或護航行政官員為能事,別說臺灣政治難有起色,“立法院”更將永遠追求不到讓人尊重的位置。

  社論最後說,如果“立法院”再不自我提升,它的政治聚光效應可能一日不如一日;民眾看厭了日復一日重復演出狗咬狗的老劇本,必將倒盡味口,反正就是烏漆墨黑一團亂嘛!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