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確是一個非常政治化地方,任何議題都彷彿除了從政治算計的角度看待以外,似乎沒有其他的角度。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的社評即指出,以“地制法”日前三讀過關為例,該法通過後最該思考的問題,應是縣市合併或單獨升格為“直轄市”到底對臺灣未來的發展以及增進民眾的福祉有無幫助;如果有幫助,當然可以行動,如果沒有又何必多此一舉,實在不必有太多的政治算計與陰謀論在其中。當然,這只是一種理想。
社評說,殊不知綠營“立委”在“地制法”三讀通過後,立即質疑執政的國民黨很可能操作選不贏的縣市升格不用選,並且還直接點名臺北縣長周錫瑋最可能因此不用選舉。問題是能不用選的時間有多久呢?若是在所有條件都可配合下,臺北縣能夠在年底前合併升格或單獨升格,縣長延任時間頂多一年而已。執政黨真的有必要為了這一年而背負輸不起的惡名嗎?
若臺北縣果真如願升格,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應該最高興才對。因為如此臺北縣長選舉將延至2010年底舉行,距離2012年3月“總統”選舉不過一年多的時間而已。他需要參加臺北縣長選舉以挽救民進黨聲望與士氣的壓力將大大減輕,反而可以直接為選“總統”做準備,畢竟選“總統”比選縣長的重要性大得多。由此觀之,臺北縣升格反而可以為蘇貞昌解套,到底是誰在操作呢?又對誰有利呢?
國民黨內有意角逐年底縣市長的參選人日前亦表示,縣市升格會增加參選人選舉佈局的不確定性,雖有助鞏固中、北臺灣,但也錯失收復南臺灣的契機,總體而言,執政黨輸多贏少。更有部分國民黨“立委”批評,通過“地制法”,只看到兌現臺中縣市合併升格的政見,卻沒有將年底縣市長選舉的變數考慮進去,平白送給民進黨政治操作的空間。由此可知,觀點不同對升格的利空與利多馬上立場互異,更遑論其結果可能與預期有更大的差距。
世間許多事原本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所以我們更應該學習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問題,不要老是以陰謀論來看待任何政治議題。當初陳水扁在臺北市長連任選舉中失利,的確是一種極大的挫敗,可是從一年半之後選上“總統”的結果看,市長連任失利反而是一種利多。選上“總統”固然是一項難得的勝利,可是卻必須面臨在位時的“紅衫軍”圍城、卸任後的司法審判,結果看起來又好不到哪去。所以是好是壞,有時很難在當下就看得明白。
社評說,縣市升格最大的好處是統籌分配款增加、舉債上限提高、整體財政預算提高、教育資源更豐富。問題是任何資源都是有限的,若升格後的縣市無法吸引國際資金注入,只是把焦點放在統籌分配款增加或舉債上限的提高,終將面臨資源不足的窘境。過多的陰謀論或政治算計,除了浪費社會資源以外,別無其他作用。
臺北縣升格處於半調子狀態,故宮南院陷入建與不建都兩難的局面,就是當初只想到特殊政治目的而未顧及臺灣整體發展的結果。全臺各地蓋出使用率不高的機場之殷鑒亦不遠,臺灣各縣市實在沒有本錢再玩競相升格,卻只造成資源浪費的遊戲。不要忘記今日看似有利於滿足特殊政治目的的決定,明日可能成為繼續執政的包袱,更不宜處處從陰謀論的角度出發來看待升格問題。唯有從臺灣整體發展及增進民眾福祉的角度出發,才能讓臺灣有一個永續發展的環境,民眾才會給特定政黨與政治人物執政的機會。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