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連串兩岸利多帶動下,上週四臺灣金融市場演出噴出行情。而由近日許多事件與趨勢來看,我們可以說兩岸的經濟互動正式進入一個新紀元,對臺灣的中長期經濟與產業發展將有重大的影響。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的社論指出,在此之後,政治與政客是應逐漸退位,該是專業與專家上場表演的時候了,而此階段更考驗著臺當局的專業與治理能力。
社論說,在金融市場方面,過去8年因兩岸關係的封閉緊張等因素,造成臺灣金融市場有所謂的“折價”現象。去年“大選”後,外資預估兩岸和解前景可期,臺股因而展開所謂的價值重估(re-rating)行情,之後卻因金融海嘯中斷。這次,由於兩岸相關的利多題材影響,上週四島內股匯市都演出噴出行情,股匯大漲,臺股一口氣漲6..74%,外資瘋狂買超329億元;匯率升4.25角,成交量也爆出44億美元的大量。顯然,中斷的“價值重估”重新啟動,可望為臺灣金融市場帶來強力的支撐力道。
在產業方面,過去只有臺商赴大陸投資的“單向投資”即將轉變為“雙向投資”。三次“陳江會”後不久,中國移動入股遠傳電信12%案正式宣佈。這只是開端,未來會有越來越多這種案例。將來,兩岸企業可能都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這種情況將遍及各產業。
各產業中,除了外界最矚目的金融業外,臺灣引以為傲的科技產業必然成為陸資的主要投資標的。陸資入股投資帶來的不是只有資金挹注而已。坦白說,臺灣許多大型企業,正如遠傳董事長徐旭東說的“不缺錢”,真正的意義是透過入股的結盟,雙方的優勢可互補,讓企業在大陸市場取得更多的競爭優勢。過去幾年,臺灣產品在大陸的佔有率節節敗退,與韓國差距日遠的頹勢,有可能透過此一方式逐漸扳回,未來發展可期。
在中國旺旺TDR日前正式在臺掛牌成為首宗大陸臺商回臺第二上市的案例,同時,引起超過20倍的認購熱潮與上漲後,加上陸資的來臺投資,“兩岸資本連結”正式啟動。這些發展與趨勢,對兩岸的經濟、產業與資本市場,都將有深遠的影響。
社論認為,當兩岸經貿關係進入這樣的一個新紀元後,就應該是政治退位、政客出場;專業挂帥、專家上場的時代了。過去8年的兩岸關係,從“三通”、陸客觀光、開放兩岸金融產業、吸引臺商回臺掛牌……即使專業文官體系已有腹案、甚至完成作業,也大都派不上用場,無法接受“檢驗”,因為整個兩岸關係都停留在政客唬爛、打嘴炮的階段,說完就算了。但當這些當年“嘴巴說說”的政策都成真後,就是對當局的治理與專業能力考驗之開始。
陸客來臺觀光加溫後,當局就要面對如何管理甚至提升島內觀光產業水準、營造臺灣特色觀光賣點的問題;兩岸金融開放成真要談的就是國際金融標準、雙方金融監理、兩岸相關法令規定等專業問題,是專家上場談判的時候。開放陸資來臺投資後,臺灣投資環境的好壞優劣、法令規章的合理性、當局效能的高低也馬上要接受檢驗。要建構兩岸三地的資本大平臺,更牽涉到國際慣例、三地法令、資本市場的運作與監理等專業問題。
社論最後說,當兩岸關係進入新的階段,要拿出專業、本事,不是靠一張嘴巴就可到處唬爛者,不只是政府官員,在野黨也需要拿出專業因應兩岸新局勢。在兩岸局勢已變,民間與企業已普遍感受到兩岸和解與經貿深化後的益處後,在野黨如果只能死抱神主牌,對兩岸趨勢採反對排斥政策,只思如過去一樣,靠“本土排中”牌生存,在時移勢變下,恐怕是沒啥市場。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