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與臺灣“大陸委員會副主委”傅棟成五日舉行工作會議後宣佈,臺灣將成立“臺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下設“經濟合作委員會”,香港則會在香港貿易發展局之下組成“香港——臺灣商貿合作委員會”。兩個委員會作為對口機構,就兩地關心的貿易、投資、旅遊及其他雙方合作的事宜作交流和討論。港臺政府的高層官員會積極參與兩個委員會的活動。
林瑞麟此行是香港特區成立以來首名主要官員以官式身份訪台,行程受到各方面的關注。香港《文匯報》六日發表評論認為,林瑞麟今次訪台的最大成果,是港臺之間建立對口機構,標誌著港臺之間正式建立了溝通交流的機制、渠道和平臺,顯示港臺關係踏上新的臺階。
該報指出,這個新建的溝通平臺,既可讓官員參與其中進行實務性合作磋商,又有助回避一些暫時難以解決的政治敏感問題,有利於港臺關係的平穩發展。
香港《大公報》指出,在兩會中,臺方“策進會”以“經濟文化合作”命名,而港方則突出“商貿合作”,在性質上顯各有偏重。當然,香港未來如西九龍文化藝術區的建設,屬文化與經濟並重的文化產業,有需要時由“港臺商貿合作委員會”與臺灣文化界聯繫也無不可,臺灣過去在構建文化產業上作出不少努力,如“雲門舞集”、“雅音小集”以至正在香港文化中心演出的李寶春“臺北新京劇團”,在藝術創新和經營管理上都頗有可資借鑒之處。希望“港臺商貿合作委會”也要在推動港臺文化交流多做些工作。
《文匯報》認為,香港在兩岸關係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當局應以超前的眼光去謀劃推動港臺關係,深化港臺的經貿關係,包括積極推動港臺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儘快與臺灣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徵稅”安排,並爭取香港成為人民幣的兩岸清算中心等,爭取在促進兩岸和平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香港《商報》指出,早於今年三月底,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也曾出訪台灣,不過當時他是以港澳代表團名譽團長的身份出席世界佛教論壇,主要僅涉兩地文化宗教交流合作;而今次出訪的林瑞麟,則是挂正香港特區政府問責局長的名義,以官方身份與“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臺北市副市長吳清基等臺灣官員會面,並舉行工作會議,正式開展了兩地政策和經貿上的官方討論交流。
《大公報》認為,港臺關係新局面的到來,當然與過去兩地長期形成密切往來的背景有關,但更重要的是由於兩岸關係出現了和平、正常發展的新形勢,才有今天港臺關係的得以順水推舟,更上一層樓。
《商報》指出,其實,多年以來,港臺兩地建立了十分緊密的經貿關係。臺灣是在亞洲地區中,香港第四大的貿易夥伴,二00八年的雙邊貿易高達三百四十二億美元(約二千六百六十億港元)。兩地的人員往來也十分頻密,平均每年有二百三十萬人次的臺灣人士赴港經商或旅遊,香港每年也有近四十萬人次赴臺灣。
《大公報》認為,儘管往還不絕,但長期以來,港臺之間的關係卻始終處於模模糊糊、“欲語還休”的狀態。直到今天,林瑞麟首位以特區主要官員身份訪台,臺灣政府予以相應接待,兩地關係從此掀開新一頁,接觸的層次和性質均步上了一個新臺階。
林瑞麟今次訪台的“破冰之旅”,令外界對港臺更高層次的官員交流充滿期待。《文匯報》表示,隨著兩岸大三通啟動,兩岸經濟活動大幅上升,必定對香港的金融、貿易等專業服務有更大需求,儘快建立有效的雙邊對口溝通機構,就雙方關心的議題進行磋商,對兩地而言都有現實需要。該報指出,香港在兩岸關係中地位特殊,更應善用“一國兩制”的優勢,在兩岸關係的發展中發揮超前作用,為促進兩岸經濟融合作出積極探索。
[責任編輯:王賽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