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王毅提出“兩個不存在”具有雙重意義

2009年06月25日 09:40:00  來源:
字號:    

  正在美國訪問的中臺辦、國臺辦主任王毅22日下午與美國大華府地區兩岸僑胞舉行座談時提出了“兩個不存在”的觀點,即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不存在過快或是過慢的問題,而是從過去長期的不正常狀態恢復到正常。今後推動兩岸關係發展,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還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也不存在只談經濟不談政治的問題,而是需要把握輕重緩急和優先級,重要的是適應兩岸關係發展的現實需要,符合兩岸民眾的共同意願。可以說,這既是一種糾偏,也是一項宣示。

  “過快”或“過慢”的認識有誤區

  去年以來,臺海局勢發生重大積極變化,兩岸關係步入和平發展軌道,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積極的成果。兩岸關係在短短一年內能夠取得這樣喜人的改善和發展,難免容易讓一些人從視覺和感受上存在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過快”的問題,甚至由此引發了相當的疑慮。但實際上實現它們所需的時間跨度更長、過程也更加曲折。“三通”之道,三十年前難於蜀道,而三十年後心想則事成,便是明證。

  而與此同時,在一些人看來,兩岸關係儘管取得了一定的改善和發展,但是“多少事從來急”,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終極目標相比,兩岸關係進展顯得“過慢”了一些。實際上,儘管祖國大陸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巨大進步,決定了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方向,但是兩岸關係每一步進展都離不開臺灣方面的配合。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尊重人民願望,是反映對兩岸關係發展規律,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和平發展的的客觀正確認識,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只談經濟不談政治”的認識不客觀

  兩會制度化協商本著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精神,在過去一年簽署了9項協議,達成了1項共識,從內容或者目的上看基本都是經濟性的,由此認為兩岸關係的改善和發展只談經濟不談政治是不客觀的。

  由於政治和經濟之間存在的相關性,一項經濟性議題背後都會有若干的政治考量或細節。兩會制度化協商之所以重新啟動本身,就是兩岸建立政治互信的一個產物。尤其是在過去一年,兩岸透過兩會協商之外的管道圓滿解決了臺灣APEC會議特使人選、臺灣參與WHA活動的政治性議題。能說這些問題不是政治問題嗎?顯然不能。

  應該說,這個問題並不比“過快”或“過慢”的認識簡單,因為它還涉及到兩岸協商談判的基調或進程。固然,“先經濟後政治”、“先易後難”、“循序漸進”是兩岸應當繼續遵循的基調,但誠如王毅所說,“先易後難、先經後政並不意味著刻意回避複雜和敏感問題;恰恰相反,要未雨綢繆,前瞻性地思考如何把握和對待兩岸之間存在已久的矛盾和分歧,為最終破解這些難題開闢道路,創造條件”。由是觀之,不僅從歷時性的角度來看,不存在只談經濟不談政治的問題,而且從共時性來看也不存在只談經濟不談政治的問題。

  這樣一來,王毅提出“兩個不存在”就具有了雙重意義:其一糾偏,即引導海內外擺脫和糾正對於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的錯誤認知,使其能夠歷史地、客觀地看待和接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其二,在糾偏背後也是一項宣示,即向世界表明兩岸關係的命運掌握在海峽兩岸同胞自己手中,全球中華兒女都有責任來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你好臺灣網 倪太平)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