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是誰讓臺灣民眾平白吃進這麼多劣質油?

2009年07月14日 16:01:00  來源:
字號:    

  臺“衛生署”13日晚間公佈已稽查的1580家相關食品業者炸油重復使用情形,島內非連鎖店業者抽檢炸油酸價不合格率6.6%,連鎖業者不合格率為7.2%,包括麥當勞、肯德基等知名大型餐飲都不合格。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麥當勞等企業進入臺灣市場已有25年之久,為什麼到現在才有一個縣級的消保官查處了炸油有問題?又有誰知道臺灣民眾吃了多少不該進肚子的東西?

  社論摘錄如下,

  臺灣地區的經濟到底夠不夠資格稱之為發達?從這次抽檢市面炸油的經過,即一目了然。 “衛生署”作為臺當局食品衛生主管機關,對民眾每天大量食用的快餐卻拿不出明確規範,且態度搖擺不定;而登臺25年的跨國企業麥當勞竟仍以“目測法”決定要不要換油,尤其令人難以置信。

  這次炸油事件的揭發,要歸功臺北縣消保官楊舜惠的一絲不茍,才能使存在多年的問題現形。在檢驗過程,她連續接獲“立委”遊說電話,不為所動;業者造假竄改換油紀錄,她也明察秋毫看出破綻。不難想見,這次全臺同步檢驗,在外力介入及官員的因循下,各地有多少問題的真相可能遭到掩蓋。

  麥當勞等企業的炸油是否含有俗稱“砒霜”的砷,由於檢測樣品及不同檢測單位儀器的差異,結果仍有待進一步厘清。但是,許多知名快餐連鎖店常常多日不換油,油品經一再高溫油炸導致“酸性”過高,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則已是鐵證如山的事實。讓人意外的是,眾多知名跨國連鎖快餐業幾乎皆榜上有名,他們的不合格率甚至高於一般本土小店,這也大大顛覆了跨國企業“重視品管”的形象。

  在一般民眾的認知中,跨國快餐業者據點遍及世界,應會有一套全球統一的管理標準,以維持其品質的齊一。然而,從這次臺北縣公佈的紀錄看,竟然同一企業的不同分店都做法不一。以麥當勞為例,有的每天換油,有的三四日一換,有的一週一換,或眼見油已嚴重變色才更換。更讓人驚訝的是,許多連鎖業者似乎從未想過食用油品變酸的問題,被檢出不合格後,才急忙採購檢測試紙。如此鬆散、不科學的管理,令人駭異;這若是跨國企業在臺灣的“因地制宜”,那實在太對不起本地消費者了。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