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天有不測風雲 臺當局防災沒有假期

2009年09月07日 14:42:00  來源:
字號:    

  莫拉克颱風帶來的創傷尚未完全復原,颱風杜鵑又形成,雖然氣象主管部門預測侵臺靠近機率不大,但陷入謾罵口水中的臺當局,如今在救災之餘,正在聽媒體、名嘴、民代以及民調的密碼,準備發佈新內閣人選;臺灣《新生報》6日發表社論說,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每一次氣候變化,當局都可能立刻面臨新的考驗,問題是各單位防災工作準備好了嗎?

  社論稱,這兩天颱風環流帶來的陣雨,令人心驚膽跳,如果氣象主管部門預測將會降下暴雨,當局是否有準備撤離大批可能受災的民眾;“八八水災”帶給大家的教訓,就是救災不只是某一單位的事,雖然水災後馬英九執政團隊受到嚴厲的抨擊,但是民眾其實也發現地方政府其實要付最大的責任,畢竟災害發生在偏遠山區,連地方政府平日都對這些地區的情況不十分清楚,小林村滅村後四天,縣政府才知道嚴重性,因此救災或是防患工作如要由馬英九直接發動,當然更是慢半拍。

  “八八水災”後,才能體會到救災根本就無所謂“黃金時間”,小林村滅村前後只是幾分鐘或幾秒鐘之間的事,只能事前預防而無法事後補救;如今大家對於救災觀念與“八八水災”前完全不同,災害發生後的救災行動,公職部門固然不敢稍有猶豫,更要緊的是防患于未然,在大風大水來到之前,應事先有預防設施;但是即使當局認為有必要實施防災行動時,應採取何種方案也是十分值得斟酌的事。

  以災害發生前的撤離民眾為例,就需有完善的規劃,從預測風雨的大小,到可能造成的災害都必須事前有評估,而災害可能發生的地區有多少民眾居住,而這些民眾應如何撤離,需要動用多少資源,應由哪個單位負責,這些居民宜暫時搬遷到何處等等,都是問題。

  社論指出,撤離的動作之前,氣象主管部門預測風力及雨量的準確性是否接近事實;應被撤離地區的各項資訊是否充分,相關單位地質調查的可信度,都將面臨考驗;這種情形將比颱風來襲時各縣市決定是否應停班停課困難得多;停班停課尚且往往因判斷失準,事後還會受到批評,而撤離民眾規模要大得多,決策不當不僅勞民傷財,對公職機關的形象亦有影響;可是如果縣市的政府毫無動作,災害真的發生了,將可能有更大的風險。

  以小林村為例,有報道指出,災害發生之前,就有當地受過觀察泥石流訓練的義工回報當地雨量已達到1100毫米,“水利局”雖曾多次下令立即撤離,村長也以廣播通知全村,但是效果不彰,因為村長的執行權力有限,也無勒令居民撤離的法規依據,最後造成不可彌補的悲劇;可是“八八水災”後,仍有不少災民希望被破壞或已堙滅的家園能夠原地重建,可見民眾對故土的感情深厚,無論暫時性的撤離或是永久性的遷村,都不是容易的事。

  災害的發生都在地方,如果要等到臺當局發動救災,通常都已太遲;至於防患措施,仍以地方主管單位最能了解實際情況,但是最困難的部分仍在執行力,而執行力則來自縝密的事前規劃及現場的決斷能力;災害發生前的行政支援與協調工作,譬如,民眾撤離災區的行動如果是由臺軍方協助,當局應負協調責任,但是現場行動指揮調度,就是地方父母官-縣市長的職責;社論最後強調,目前仍屬颱風季節,“八八水災”後,不只是災區受災者,全島都已成驚弓之鳥,而從當局各主管部門到地方政府各單位必須要有的情資與連係網路,已就位了嗎?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王賽賽]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