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應在ECFA辯論中重建形象

2010年03月29日 09:08:00  來源:
字號:    

  正當兩岸代表如火如荼地展開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協商談判之際,島內朝野領袖應否針對該議題進行辯論的呼聲又隨之高漲。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27日社評指出,若從媒體最新民意調查結果來看,高達92%的綠營支援者要求兩黨辯論,泛藍選民也有72%贊成該提議。可見得超過半數的臺灣民眾認為兩黨應舉行領袖高峰會,讓該議題得到更公開的理性討論與監督。

  社評說,國民黨當局從馬英九到吳敦義早就多次表示,執政黨願意與民進黨進行理性的溝通與辯論。但是,國民黨的善意卻一再被民進黨操弄,最先是說進行“雙英會”,爾後又自打嘴巴、要求在在野黨唯一舞臺的“立法院”成立“兩岸監督小組”,再又說以不知要辯論什麼而拒絕,近期又以“立法院先通過獨立報告”為由要脅。雖然礙于輿論壓力而改口說辯論沒有任何前提,卻讓人覺得民進黨根本沒有心,只寄望執政黨出錯而獲利。
  
  這種反反覆復的態度,根本是把“國家大政”當兒戲,完全不負責任,人民又何以能放心地將臺灣交給這樣的政黨呢。雖然說馬當局的溝通技巧一再受到批評與質疑,但至少馬英九邀請在野黨進行公開會談的誠意應受到肯定。

  社評說,我們在此誠懇地呼籲民進黨及蔡英文主席應接受辯論,並以嚴肅的態度來看待此一史無前例的朝野領袖高峰會。為何這樣的辯論是如此重要呢,有以下兩點理由。

  首先,民進黨一再說ECFA對臺灣的影響層面深遠,抨擊執政黨不應黑箱作業,應公開說明政策,並交由人民“公投”。民進黨也強調,因為大陸謀我甚急,願意說出“讓利”就是為了採取“以商圍政、以經圍政”的統戰策略,所以根本不應該跟大陸商談ECFA,而應該是自由貿易協定來反擊、並凸顯兩岸是兩個國家的事實。

  民進黨意欲以政治策略阻撓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試問,如果臺灣能以“中華民國國號”或以民進黨所喜愛的“臺灣”與外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或其他協議,難道馬當局膽敢棄之不用?難道過去陳水扁時代的慘痛教訓還不夠?一直在島內高呼愛臺灣,難道陳水扁真的把臺灣帶出去了?還是帶往死衚同?正因為馬當局顧慮到兩岸關係的特殊性,所以兩岸談判的進行都儘量避免使用敏感稱謂,但為雙方爭取互利的共識是一致的。更何況,為了消弭泛綠民眾對ECFA的疑慮,馬當局也願意採納民進黨的建議,納入落日條款,亦即若臺灣方面認為該協議會對臺灣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得以單方面廢止。這樣的積極建議才是人民想看到的,而不是一再以政治手段、比如堅持在“立法院”設立有違憲之虞的“兩岸監督小組”來干擾談判。

  如果民進黨認為不與大陸簽訂ECFA、臺灣也能與世界經貿體系相連接,那就更應該與馬當局公開辯論,順道提出具體建議,讓全體臺灣民眾裁決兩黨經貿策略的利弊得失,甚至能利用選票來決定哪個黨的政策才是正確的。所以,蔡英文與馬英九進行公開辯論不就是一個讓兩黨經濟政策都能接受人民檢驗的好機會,如果民進黨對自己的經濟政策有信心,就應該正面回應邀約,不應再耍小手段來干擾。

  再者,一個目前還沒被提到的附帶優點,就是兩黨領袖的公開辯論正是民主社會的最佳示範,對導正偏激政治言論、進行朝野理性對話皆有正面意義。美國總統大選都會進行候選人的公開辯論,經由公正的發問人來嚴格檢驗每個人的政見及未來的治國方針。臺灣的藍綠對峙已經嚴重到拖累了整體進步,若能經由“雙英會”的舉辦,讓全體民眾都能經歷一場民主洗禮,這未嘗不是意外收穫。

  如果民進黨有心重返執政,就應當積極準備,讓臺灣人民看到一個全新的反對黨。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