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世銓副會長在作第五屆理事會會務工作報告時,將該會過去7年來的工作歸納為圍繞中央對臺工作部署,積極參與對臺灣工作重大活動;大力宣傳黨的對臺方針政策;自覺為對臺工作服務,建真言,獻良策;全方位、高層次開展交流交往,與各方人士廣泛進行聯繫與溝通;紮實組織各種學術研討活動;精心組織學術研究,不斷推出優秀成果等。他指出,全國臺灣研究會是對臺工作的重要諮詢機構之一,始終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就兩岸關係發展提出了許多有益意見和可行性建議。為因應臺灣政局和兩岸關係發生的重要事件及突發事件,該會負責人與部分理事經常受邀參加有關部門的小型會議,為對臺工作出謀劃策,提出的許多對策建議被予採納。2004年8月,臺灣“立法院”通過“修憲案”,完成第7次“修憲”的“立法”程式。2006年初,陳水扁兩次發表關於“憲政”、廢除“國統綱領”的講話。該會意識到,臺灣當局正一步步走向推行「法理臺獨」。遂召集專家學者進行分析和分析,並將看法和建議以書面形式報有關部門,受到了重視和肯定。2008年,該會受有關部門的委託,組織專家學者就臺灣“國際活動空間”問題進行閉門研究,所獲成果受到肯定。該會還經常舉辦“形勢與對策”閉門研討會,邀請知名專家學者就涉臺重大問題進行前瞻性分析。
許世銓說,全國臺灣研究會是民間學術團體,在兩岸及對外交流交往中具有較大的彈性和空間。幾年來,該會接待了數百人次的各方人士。在交流交往中,始終注意傾聽不同政黨、不同派別、不同機構、不同階層的聲音,力爭較為全面地了解臺灣的情況,從而作出較為客觀理性的分析判斷。在學術交流中,注意堅持“請進來”、“走出去”,邀請了大量的、不同層次和不同界別的臺灣團組來訪,增進了臺灣各界對於大陸的了解;還專門邀請臺灣學者舉辦了“李登輝執政時期和民進黨執政以來的日臺關係暨後小泉時代臺日關係展望”、“臺獨史觀”、“臺灣選舉研究”、“臺灣民意研究”等專題講座,與會者感到深受啟發,獲益匪淺。
該會堅持每年召開不同形式的研討會,精心籌劃,精心組織,研討內容緊扣臺灣局勢和兩岸關係,取得較好成效。2003年至2009年,該會與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共同舉辦了第十二屆至十八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與會的大陸、臺灣、港澳及其他國家的專家學者總計超過一千人次。每屆都有特定的主題,與會者各抒己見,坦誠交流,求同存異、凝聚共識,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不僅是兩岸學術交流的大平臺,而且是兩岸民間交流的知名“品牌”,對維護兩岸關係的和諧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在海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每年舉辦的“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也成為在京學者學術交流的重要平臺。
全國臺灣研究會還注意抓好課題研究,在2003年至2008年,共確定重點研究課題35項。經嚴格評審,評出優秀成果12項,良好成果23項。這些重點課題,均體現出較高水準。此外,也抓好學術專著的編輯出版,除了年鑒性的《臺灣二零零三》至《臺灣二零零九》外,該會編輯出版的學術專著有:《“臺獨”人物與組織簡介》、《臺灣地方派系與權力機構》、《兩岸談判研究》、《兩岸關係研究報告》、《臺灣藍綠政要言論輯錄》、《民進黨新世代人物群像》、《激蕩中的臺灣問題》、《新時期對臺政策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機遇管理》、《兩岸關係現狀與前瞻》(論文集)、《弘揚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等十余種。這些學術專著,有特點、有深度、有影響,對於了解、研究臺灣問題和兩岸關係,均具有參考價值。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