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退出政壇”的承諾,從謝長廷昨天為自己解釋時不忘拿馬英九“墊背”的做法看,屆時他將有可能再施此伎,為自己開脫。然而,說服力並不強。因為馬英九當時是激憤于自己任“法務部長”期間,積極、嚴厲查處包括國民黨在內的賄選及貪污罪案,而得罪了國民黨的地方勢力和元老,向李登輝“告禦狀”,因而以“不知為何而戰,不知為誰而戰”辭職的,但在國民黨面臨臺北市長選舉無人可戰陳水扁的危機之下,國民黨基層自發聯署強烈要求他出山拯救黨和臺北市民的。而謝長廷則不具這樣的背景。當然,謝長廷也可能上演由謝係操縱邀請他“出山”的戲碼。而且還能辯解,馬英九在2005年的縣市長選舉中曾誓言如國民黨所得席位不過半即辭黨主席之職的“激將法”獲得大勝,他的“退出政壇”之誓也是仿傚此法,以求激起民進黨支援者的危機感;否則,他本人就不會在民進黨遭受陳水扁弊案嚴重侵蝕下,仍能獲得500多萬張選票,維護住了民進黨的基本盤。同樣,謝長廷也可以“2008”敗選其實不是輸得很難看,如果不是受陳水扁弊案拖累,甚至有贏的機會為由,為自己的“重出江湖”作辯釋。
文章最後指出,但是謝長廷仍將遇到一個重大障礙,就是將會遭到新潮流以“報仇”心態進行狙擊。實際上,新潮流在3年前“立委”民進黨內初選中被謝長廷、遊錫堃連手圍剿“十一寇”而致全軍覆沒,此乃不共戴天之仇,豈有不報之理?另外,蘇貞昌在3年前的“總統”黨內初選中也被謝長廷斬得見骨見血,現在既然自己沒有機會再選“總統”,也不會讓謝長廷得償所願。
因此,謝長廷的“重出江湖”,前路仍多險阻。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