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21日刊文說,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雖然可擺脫團隊遊在時間和地域上的限制和束縛,但由於“獨來獨往”,恐怕不如團隊遊“安全”。在沒有隨團領隊、當地導遊的陪同和提醒下,個人遊大陸游客恐成為“待宰羔羊”。大陸游客在臺灣的消費保障和旅遊安全問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文章摘編如下:
大陸游客赴臺個人遊開放在即,臺灣洋溢著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據島內監察部門的調查報告顯示,這三年大陸游客赴臺人數總計336萬人次,為臺灣帶來近2000億元(新台幣,下同)的收益,各地旅館、餐飲、遊覽車、購物店、夜市商家直接受惠,促進了臺灣觀光產業的投資及發展。不過,島內最近陸續傳出“黑店宰大陸游客”、“景區賣假貨”、“竊取大陸游客信用卡數據”等消息,令人擔心個人遊實施後,在沒有隨團領隊、當地導遊的陪同和提醒下,個人遊大陸游客恐成為“羊牯”。大陸游客在臺灣的消費保障和旅遊安全問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近十多年,大陸經濟迅速崛起,民眾消費力持續強勁,富豪階層不斷擴大。大陸游客在國際上贏得“購物王”的美譽。據悉,旅客在臺平均每人每天消費6600元,其中一半即3300元用於購物。但出手闊綽的大陸游客往往也成為一些黑心商家的獵物。島內有資深導遊指出,對於市價數十元新台幣的水果,臺北士林夜市某些不法分子竟向大陸游客叫價2000元。此外,在大陸游客必到的日月潭風景區,檢察機關查出,有3家特產店以1兩300元及500元自紐西蘭進口低價鹿茸及鹿胎,卻宣稱是本土水鹿,而以每兩3000至5000元的鹿茸、6000至8000元的磨粉鹿胎賣給大陸游客,賺取暴利。今年三月花蓮一家玉石店將標價上百萬的貓眼石,打折四十多萬元後賣給大陸游客,卻被大陸游客踢爆買到假貨,臺灣品保協會經過了解後雖確認為真貨,但發現商家運用了“抬高價錢、再打折扣”的不老實銷售方法。
前兩年島內有也曾傳出商家向大陸游客兜售假茶葉、假玉瓶,如今連最常見、最廉價的水果也成為“坑客”的工具,可謂防不勝防。雖然黑心商人在臺灣只屬少數,但“一粒老鼠屎能搞臭一鍋粥”,臺灣有關部門切不可等閒視之。大陸游客之所以喜歡在臺灣“血拼”,除了價格比大陸便宜,更重要的是相信在臺灣不會買到假貨,品質有保證。因此,臺當局若不嚴厲打擊不法商家,等於自砸招牌。
隨著赴臺遊的限制越來越少,到臺灣觀光購物的大陸游客必會越來越多,而購物、住宿、交通等糾紛勢必難以避免。雖然島內已有一套消費者保障機制,但仍應專門開設“大陸游客投訴處理機制”,確立接獲投訴的處理程式、具體數據蒐集、回復投訴與調解等制度,才能有效處理大陸游客在島內發生的爭議。
此外,為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大陸游客在購物前也應多做功課,打聽市價,貨比三家,並應光顧有商譽的老字號商店,勿貪小便宜“幫襯”無牌攤販。購物時還要索取發票,以便發生紛爭時有憑據可追討損失。
個人遊雖然可擺脫團隊遊在時間和地域上的限制和束縛,但由於“獨來獨往”,恐怕不如團隊遊“安全”。因此,選擇個人遊的大陸游客在島內遊覽時應更小心,除了提防黑心商家,在深入偏僻之地前,最好先了解清楚天氣、找有經驗的導遊帶路等,如此才能“開開心心出門去,平平安安回家來”。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