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醜化ECFA是何居心?

2011年07月21日 13:3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臺灣某媒體報導有人表示ECFA犧牲了臺灣農業,ECFA簽署之後,臺灣農民的生活並未改善。

  對此,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21日評論文章說,看了這樣一則新聞報導,不免讓人懷疑,該媒體與記者的專業性,因為一篇只有簡單的質疑,根本沒有再去問其他專家及官員意見,也沒有進行數據的查證。此外,國民黨也發了澄清稿,表示該人士未曾擔任國民黨專職黨工,該媒體亦未查證,如此草率的報導,其用心怎不令人懷疑。 

  評論說,最近這一段期間,農民問題之所以不斷登上了媒體版面,尤其是某些特定媒體,可以想見,大概又是選舉的時間到了。農民絕大部分居住于中南部,而中南部又是民進黨主要的票源區,因此動員農民一向是民進黨在選舉時不可或缺的策略。民進黨關心農民選票,國民黨自然也不例外。去年簽署ECFA的時候,國民黨當局為了保障臺灣農業,除了不進一步開放大陸農產品進口外,並且爭取到了十八項農漁產品列入了早收清單。 

  文章指出,民進黨的策略很簡單,一方面以提高老農津貼來爭取農民的支援,另一方面藉虛假的農民問題來醜化ECFA。事實上,ECFA並非是經濟問題以及農業問題的萬靈丹,臺當局在ECFA中也守住了承諾,並沒有進一步開放大陸農產品,因此民進黨不必把所有的農業問題都與ECFA扯上關係。 

  文章認為,在ECFA中臺灣爭取到了十八項農產品的開放,事實上是為島內農民爭取到了相當的利益,尤其是像石斑魚的養殖業者。根據臺當局的統計,今年一至五月出口到大陸的ECFA早收清單內的農產品,產值為4,942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90萬美元,大幅成長5.26倍,其中以石斑魚、茶葉、冷凍秋刀魚及生鮮甲魚蛋最為顯著。 

  由以上數據可知,ECFA並沒有對大陸進一步開放農產品,而是臺當局爭取到大陸對臺灣的開放,而成長數據明顯,任何人都不應該把今天農民面對的問題歸因于ECFA。事實上,如果沒有ECFA,臺灣的農業問題可能更為嚴重。民眾或許對ECFA不了解,以致于隨便亂扯一通,但媒體不應該也隨之糊塗。 

  文章認為,臺灣的農產品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如何讓這個競爭優勢充分發揮,是臺當局的責任。從農民的角度來看,市場愈大,代表需求愈高,因此價格也可以提高。臺當局開拓大陸市場,並不代表放棄其他市場,而是要把市場的餅做大,讓農產品更有競爭力。當然,對島內的消費者來說,或許農產品的價格會比過去為高,但這是提升臺灣農業必須的代價。換言之,要讓農民的收入提高,又要農產品價格便宜,根本是矛盾的事。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