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行政部門負責人吳敦義日前指出,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上路之後,臺灣出口到大陸(含香港)的金額佔出口總額比重反而減少,顯示貿易成長的同時,並未發生“傾中現象”。事實上,不只貿易依存度如此,其他許多方面都有同樣狀況,充分證明民進黨當初抨擊ECFA會“傾中賣臺”的說法,完全是一派胡言。
臺媒《中央日報》網路版18日對此發表社評文章指出,ECFA不僅使臺灣直接獲利,也有助於臺灣強化經濟體質。臺當局任何政策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實施之前深入探討其利弊得失確有必要;不過,民進黨在ECFA規劃之初,完全站在“為反對而反對”的立場,把ECFA罵得一無是處,不但有失公允,也增添了執行ECFA的困難。歸納其反對的理由,主要是認定:ECFA將導致臺灣在經濟上“過度傾中”,一旦簽署之後,將會衝擊“本土產業”,超過四百萬勞工、農民的經濟和家庭受到影響;數十萬勞工失業,臺灣的其他貿易市場也會受到波及;不過,8個多月過去,事實顯示這些論調全部都是危言聳聽。
以失業率為例,今年1到7月,臺灣平均失業率為4.45%,比起去年同期整整減少了一個百分點;雖然目前正值畢業季,失業率也並沒有大幅上升,平均一個新鮮人有2.8個工作機會,創6年來職缺供給比例新高,上半年平均薪資達48947元,較去年全年平均薪資提高4517元。顯示ECFA實施之後,對島內勞工的就業人數及薪資,非但沒有造成衝擊,反而促使就業增加、薪資提高。
就貿易來看,今年1至8月,臺灣出口到大陸(含香港)的全額較去年同期增加10.4%;在此同時,臺灣對美國貿易成長為22.4%,對歐洲成長13.7%,對東協成長23.5%,日本雖因福島災變影響,也成長3.5%;臺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的金額,佔出口總額的比重,也從去年的42.4%降為40.5%,足見ECFA上路,不但沒有過度“傾中”,而且還促使整個貿易都隨之成長。
再以農業為例,1到8月外銷到大陸的農產品出口值成長2.05倍,早收清單18項農產品更大幅成長。例如秋刀魚出口成長9倍;石斑魚增加3.9倍;另外像文心蘭、甲魚蛋及茶葉,也有相當成長。臺灣非但沒有開放大陸方面新的農產品進口,對大陸的農業貿易逆差更減少了50%以上。
事實上,不只ECFA如此,其他方面也都有類似狀況。像是大陸居民赴臺遊之初,民進黨也是大肆抨擊,認為會降低臺灣觀光品質,影響其他地區來臺觀光的意願;而且大陸居民赴臺遊,賺錢會多於花錢。檢驗實情,臺灣從2008年7月以來,陸客固然與日俱增,其他各國旅客也普遍增加,2000年到2007年,赴臺旅客每年平均增加163,000余人;,2008年至2010年平均每年增加607,000余人。以去年為例,陸客固然成長,67.75%,馬來西亞也成長71.11%,韓國成長29.38%,新加坡成長24.06%,澳洲成長8.81%,日本百分之7.94%,美國7.17%,足見客源全面成長。
凡此種種在在都顯示,開放的兩岸政策對臺灣有利,像是ECFA不僅使臺灣直接獲利,也有助於臺灣強化經濟體質,強化競爭力,所謂“傾中賣臺”,當然是子虛烏有。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