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儘速建立完善檢驗檢疫制度

2012年03月07日 14:5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最近臺灣進口美國牛肉含“瘦肉精”的問題鬧得滿城風雨,無獨有偶地,島內中南部H5N2禽流感也爆發,造成臺灣中南部雞農損失慘重。面對日益擴大的進口肉品與家禽飼養問題,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7日發表社評說,希望臺當局儘速建立完善的農產品“檢驗”、“檢疫”制度,以保障島內民眾食用肉品的安全。 

  社評說,所謂的“檢驗”制度,即透過臺當局相關單位的檢查,以確保農產品的品質與安全。然臺當局“檢查”要確定使用方法、建立查驗標準,才能判定產品的含量合格與否,而目前有關“瘦肉精”的爭議焦點在於臺灣進口美國牛肉的“萊克多巴胺”殘留量是要零,還是准許一定的殘留量。 

  所謂的“瘦肉精”是對數種主要用來增進家畜增長瘦肉用藥的俗稱,如“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等。將其添加於飼料中,可以增加動物瘦肉量、減少飼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在數種“瘦肉精”中,“萊克多巴胺”經過多種動物實驗,被許多肉品出產國(如美國)認為,因其有人類代謝快及需要極高劑量才會使人類中毒等因素而准許使用,並訂定市售肉品10~50ppb殘留量的標準。 

  在臺灣有部分學者專家認為“萊克多巴胺”應屬食品添加物,雖然能增加牲畜瘦肉含量,但不應歸類于瘦肉精;然也有部分學者專家認為應將“萊克多巴胺”列于瘦肉精之列。 

  社評說,由於目前世界各國無法對“萊克多巴胺”殘留是否無害達成共識,使得各國和地區開放使用的標準不一,建議臺當局在短期用世界各國最嚴格的標準,如10~50ppb的10ppb,作為進口美國牛肉的檢驗標準,並要求美國相關單位標示檢驗證明,以保障島內民眾健康;在長期則成立學者專家研究小組,儘速實驗研究“萊克多巴胺”是否對人體無害,作為日後臺灣進口牛肉的長期標準。 

  就“檢疫”制度而言,過去美國要求臺灣進口“帶骨牛肉”,島內民眾認為有感染瘋牛病的風險。現在則是臺灣中南部出現禽流感疫情。要想知道吃牛肉是否會感染瘋牛病、雞只是否感染禽流感,臺當局就必須建立“防疫”、“通報”、“檢疫”等機制。 

  目前有關禽流感“檢疫”有爭議之處,是目前禽流感是屬於“高病原”還是“低病源”的爭議,島內農政單位認為過去的禽流感是“低病源”,所以不必通報;然部分學者專家認為是“高病原”,應該早就要通報。就這一點而言,建議相關單位儘速建立“高病原”與“低病源”的檢疫標準,讓相關檢驗單位有標準可循。 

  臺灣早已開放美國不帶骨牛肉進口,2008年進口約6千余萬美元,成長率為38.09%,可見臺灣喜好美國牛肉的民眾逐漸增加。未來如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臺灣民眾能消費到可口的美國牛肉,是臺當局必須努力的目標。 

  目前臺當局依“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的原則,有條件進口美國牛肉,未來希望臺當局儘速建立完善的檢驗標準,為民眾的消費安全嚴格把關。  

  另一方面,社評也建議進口美國牛肉要標示“生產履歷”,詳細記載成長時間、地點、飼料成分、預防注射、檢疫等資料,嚴格控制美國牛肉的生產過程。建議臺當局與美國展開協商,建立現代化牛產品的生產機制及檢驗機制,讓島內民眾可以消費到安全可靠的美國牛肉。 

  至於在防疫、通報、檢疫等方面,也建議臺當局要儘速建立檢疫標準、通報機制,並且加強教育生產者防疫觀念、教導生產者防疫方法,讓臺當局、學者專家與業者共同建立完善的防疫、檢疫體系,避免禽流感疫情再度發生。 

  社評最後,希望島內朝野各界客觀地看待美國牛肉進口、禽流感防疫的等相關事宜,如此才能務實地解決問題,千萬不要懷有任何政治意圖來看待此事,如此不但無助於解決問題,同時有可能影響臺灣餐飲業的發展,這絕對不是臺灣人民樂於見到的情況。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