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4日發表社評說,遲至今日,蘇貞昌帶領下的民進黨仍不敢碰觸敏感的兩岸議題,更不用說如何達成黨內對兩岸關係的共識。坦白說,光是要安撫並妥善處理好各派系的兩岸主張就足夠讓蘇貞昌頭痛不已,他怎敢輕易“開大門、走大路”呢?因此,他近期所說“在沒有預設任何前提下,願以黨主席身分前往中國訪問”根本只是場面話,不必當真。
社評摘錄如下:
相比蘇貞昌的“不敢碰觸”,他的黨內勁敵謝長廷則說:“願代表民進黨建立一個與中國對話的平臺或管道。”甚至還強調,“我覺得民進黨不必否認歷史、文化的中國,甚至血統的中國,不用去挑動感情。”
普遍認為,蘇貞昌對兩岸關係向來沒有自己的主見,只會隨波逐流、盡說些空話。但人稱民進黨“智多星”的謝長廷卻比較務實,多年來呼籲民進黨應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及其之下的體制,以免在兩岸議題上被邊緣化。除了謝長廷子弟兵外,其他派系的民進黨公職人員為了選票,根本不願意附和,反而認為激烈的謾罵才能鞏固基本盤,根本不願從臺灣整體利益來看待此議題。
不幸的是,謝長廷的話在過去兩次的“總統大選”中應驗了。臺灣民眾非但不放心民進黨處理兩岸事務,連美國都甘冒風險以各種方式相助國民黨。可見得民進黨冒進的兩岸政策完全沒有市場,卻仍緊抱其“臺獨”神主牌不放,最終只會把自己捆綁。
可惜,民進黨號稱是“臺獨理論大師”日前仍堅持他“臺獨建國”的美夢,似乎仍以為“臺獨”是兩岸關係走向的最好結局,根本是癡人妄想。姑且不論民進黨是否真心地關切大陸內部的民主化發展,他認為民進黨唯有堅持“臺獨”立場,臺灣才有能與大陸談判的戰略縱深。他尤其深具信心,認為臺灣內部支援獨立的人口從1990年代初的一成,已高漲到現在的六、七成,還以“一國兩區才真正臉黑黝黝”來諷刺馬當局的軟弱。
我們必須嚴正指出,他的論調犯了兩個嚴重錯誤。第一,如果說“臺獨”必須讓大陸及國際社會接受,不用說北京當局鐵定會盡全力反對,連國際社會都已多此表明不支援臺灣法理獨立,更不必提民進黨最大靠山美國的態度了。由此觀之,連“臺獨”都不可能做到,怎可說這是臺灣與大陸談判的戰略縱深呢?縱使超過半數臺灣人民願意支援獨立,但這是在能夠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爭端的基礎上,否則為何仍有高達七成臺灣人選擇維持現狀呢?若以該位“臺獨”理論家的解讀,那蔡英文早該在此次的“總統大選”輕鬆擊敗馬英九了,而民進黨也不必在選後起心動念,意圖想軟化民進黨的“臺獨”路線了。
第二,拒絕“中華民國憲法”及體制是多數民進黨、包括上述的“臺獨理論大師”的盲點,也阻礙了他們正確看待兩岸關係走向的角度。我們必須指出,如果沒有臺灣“憲法”的保護,他們何來有主張“臺獨”的言論自由。主張“臺獨”的民進黨明明受到“中華民國”的保護,卻不願真心接受,也難怪臺灣民眾會對他們嗤之以鼻。試問,忠於“憲法”乃是政黨應有的最基本立場,卻因選票而扭曲自我,這樣的政黨怎可能有前途呢?
許多民進黨籍縣市長借由這幾年兩岸關係改善之便,大舉到中國大陸推銷農產品。他們不但不敢在大陸官員面前高呼“臺獨”,反而要求他們更應擴大“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對臺灣農產品的特許進口。回到臺灣,卻換了另一種嘴臉,向南部民眾痛批馬當局的“傾中賣臺”。怎不見這位理論大師出面高談闊論一番呢?要知道,這種雙重嘴臉才是讓大陸看清臺灣的原因之一,而為臺灣利益力爭到底的才能得到尊重。
更讓人不齒的是,明明許多民進黨籍公職人員早已與對岸進行多次接觸,民進黨卻還要繼續擺譜、唬弄選民,怎稱得上是負責任的政黨!
如果民進黨以為只靠國民黨失分就可拿回政權的話,那就太輕忽選民的智慧了。鋻於大陸政經實力的興起,美國都必須耐心與北京進行對話,夾在兩強之中的臺灣又怎能置身事外呢?國民黨已看到這點,也願意與對岸進行接觸,那有心帶領民進黨重返執政的蘇貞昌等人呢,又是要如何看待此世界潮流?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