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成為兩岸關注的熱點。香港中評社今日刊載社評表示,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是兩岸和平發展迫切所需,且條件具備,時機成熟。或許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只是兩岸和平發展進程中的一小步,但如果能夠及早達成,其對兩岸和平發展起到的助力將會無限放大,兩岸永續和平發展乃至亞太及世界和平穩定都會因此受益。正所謂互設機構一小步,造福兩岸一大步,我們樂觀其成。
全文摘編如下:
近日,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成為兩岸關注的熱點。馬英九近日在講話中表示,臺灣將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並儘速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以照顧兩岸廠商、學生,服務兩岸民眾,並把這個工作當作未來兩岸工作的重點。臺灣新任“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表示,有關兩岸互設辦事機構的問題正在研擬中。隨後,10月16日臺灣海基會新任董事長林中森在首次訪陸時主動提出兩岸兩會互設綜合性辦事機構一事,希望兩岸都能再加把勁、有所突破。10月17日國臺辦發言人楊毅在例行記者會上就兩岸互設辦事機構一事做出正面回應。他表示,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是十分必要的,我們希望雙方儘速完成各自的規劃,早日進行溝通協商,達成共識。
實際上,關於兩岸互設辦事機構早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議題。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海協、海基兩會成立之後,兩岸在交往的過程中就已經存在互設辦事機構的必要。但是由於當時兩岸交流剛剛處於起步階段,互設辦事處的外在條件並不成熟。之後在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臺灣在“臺獨”道路上越走越遠,兩岸關係不斷緊張,兩岸互設辦事機構只能一拖再拖。2008年馬英九上臺之後,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開啟兩岸和平發展新時代。四年多來,海協、海基兩會協商邁入制度化階段,八次兩岸兩會商談共簽署18項協議,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
隨著兩岸人員往來大幅度增加,兩岸各領域交流不斷深入,兩岸經貿合作由淺入深,在這種情況下兩岸交流合作中衍生的各類問題及服務需求不斷增多,相應地,經由兩岸相關部門處理的問題以及需要提供的必要服務和幫助也不斷增加。這些問題的處理和服務協助的提供,在目前情況下經常需要由官方授權的海協會和海基會聯繫處理。例如,長期以來部分臺商或大陸赴臺投資者發生緊急事情或突發事件,如大陸居民在臺發生旅遊安全事故等,處理方式往往是由兩岸兩會委託臺商在大陸各地的臺商協會協助處理,或者由大陸委託海基會了解處理,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對事件情況的了解滯後,從而貽誤事故處理的最佳時機,有時甚至給當事雙方造成不應有的嚴重後果。
針對以上兩岸交流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兩岸有識之士都表示了關切之情,都希望兩岸兩會能夠儘早互設辦事機構。兩會互設辦事處的直接好處在於,遇有兩岸突發事件及糾紛時,若有公權力授權的雙方駐兩岸機構直接協助處理,能夠在第一時間內掌握更準確更及時的資訊,在事件處理上更能客觀、公正、妥善因應,從而能夠更好地保障兩岸人民的切身利益,特別是在當前交流合作事項增多,引發的突發事件不斷增多的背景下,更顯得迫切和重要。海協、海基兩會雖然是雙方官方授權的民間性質機構,但經過多年運作,已經成功處理了很多涉及兩岸民眾福祉的事務,不論是實際操作上還是在經驗上都積累了相當多的共識與默契,目前兩會互設辦事機構條件具備,時機成熟。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