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李安,以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讓觀眾看到了3D電影的另一種可能。儘管從拍攝到宣傳都低調行事,但影片在公映後仍激起掌聲一片。
一隻老虎、一個小孩、一片海……這部被公認為“最不可能被影像化”的同名小說,在李安的妙手之下,被演繹為“融合了海上冒險和夢幻冥想”的3D視覺盛宴,更因“關乎人性與信仰的思考主題”而愈加滋養人心。
在電影成功的背後,有這樣一個細節尤其值得品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從籌備到拍攝,整整花費了近4年時間。作為唯一一個獲得奧斯卡獎的華人導演,李安早已聲名遠播。正如他所言,就算拍出爛片,10年內還是有人會找他拍電影。即便如此,他依然能沉下心思、耐住性子,去挑戰不同題材和領域,只求給觀眾和自己一個交代。
這樣嚴肅、認真而嚴謹的創作態度,在國內影視生態圈幾乎鮮見。相比于李安“4年磨一片”的淡定,國內電影人顯然過於“忙碌”:忙著籌錢、忙著拍攝、忙著走穴、忙著擠檔期、忙著衝大獎、忙著國際化……大幹快上的作風、急功近利的心態,充斥著中國電影產業鏈上下游的每個環節。折射在熒屏上,七零八碎的故事、粗製濫造的情節、蒼白無力的人物、故作高深的技巧,讓許多國產電影不僅淪為“票房毒藥”,更折損了普通觀眾的觀影信心。
藝術創作是心靈的觀照,是潛心於孵化佳品的角落,還是迷失在追名逐利的浪潮,直接決定了作品水準的高下和市場發展的格局。近些年,中國電影深陷山寨與跟風的惡性迴圈之中。《臥虎藏龍》拿了“奧斯卡”,“中國風”武俠片便集體掃蕩市場;《瘋狂的石頭》名利雙收,相似的黑色幽默劇便充斥銀幕。商業利益的刺激、整體環境的浮躁、創作心態的失衡,讓更多電影人不願低頭“思考”,只顧抬頭“趕上”。難怪有人直言,以中國電影人當前的狀態和心態,怕是很難拍出“少年派”這樣的電影。
文藝作品的力量與價值,絕非花哨的技巧抑或唬人的噱頭,而在於創作者能否以一顆“沉靜之心”,好好講述一個故事。因此,當國內電影人在抱怨審查太嚴格、市場不景氣的時候,是否也該先反思自己的作品到底品質幾何?或許,我們在藝術審美與拍攝技藝上還難以達到李安的水準,但至少在創作心態上,要先追上李安。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