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聯合報》報道,針對“日據”與“日治”之爭,臺灣行政機構22日晚定調,公文書統一使用“日據”。這是首度由行政機構負責人函令所屬機關,公文書須統一使用“日據”。海峽之聲網24日發表文章認為,這表明瞭馬英九當局及馬英九本人站在中華民族立場堅持正確歷史觀的態度,值得讚賞。但臺灣行政機構同時表示,在教科書審查上,尊重教育部門同時接受“日據”及“日治”用字的決定,對於這種“和稀泥”的做法,不利於對臺灣學校歷史教育中存在的歷史觀錯亂的問題撥亂反正。馬英九當局在這一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應採取更為鮮明、更為堅決的態度。
文章說,對於日本對臺灣的50年殖民統治,臺灣的歷史教科書長期使用“日據”一詞,以此表明日本對臺灣的非法侵佔。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開始出現“日治”的提法,理由是所謂“客觀”。但實際上,教科書中“日據”改“日治”,是“臺獨”勢力不斷推行“去中國化”,構建所謂“400年臺灣歷史”的“臺獨史觀”的一個環節,在李登輝、陳水扁當政時期才得以貫徹、大行其道。他們將荷蘭、西班牙對臺灣的殖民侵擾稱為“國際競爭時期”,明朝變成“明鄭時期”,清朝變成“清領時期”,而日據時期也跟上述並列,變成“日治時期”。甚至連國民黨政權和孫中山也成了“外來政權”、“外國人”!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割裂臺灣史與中國史的血肉聯繫,造成“臺灣地位未定論”的假像,並以此影響和毒化臺灣下一代,進而形塑所謂“新國家民族認同”。
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理事長近日投書檯灣《中國時報》指出,若以日本殖民統治為合法統治,而只能稱“日治”,不能稱“日據”,則我抗日先人豈不盡成當年殖民統治當局所污衊之“土匪”。試問,民族正氣何在?人類正義何在?對此我們深表認同。我們也認為,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使用“日據”毋庸置疑、理所當然!
文章最後指出,古語有雲,“亡人之國,必先滅其史”。“日據”、“日治”之爭的背後,實質是中國史觀和“臺獨史觀”的對立,說到底是堅持維護統一還是主張“臺獨”分裂的對立,所以這絕不是一字一句的細枝末節,而是關係到整個臺灣社會歷史觀導向的根本問題,不可等閒視之!如果不能及時撥亂反正,錯誤的歷史觀將成為流毒,必將嚴重危害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臺灣的前途與未來。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