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27日發表專欄文章指出,含蓄如李安,當他提到臺灣“亂中有序”時,其口中的“亂”和“序”並不是印象式的形容,而有明確的指涉。李安說,臺灣人好,地方好;但政治和媒體不太好。一說到這裡,現場觀眾立刻報以掌聲,表示熱烈共鳴。
如果相信“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那麼“臺灣最不美的風景”庶幾乎非政治與媒體莫屬。住在臺灣,只要關上電視,看不到政治人物叫囂與對罵,聽不到名嘴的嗆辣連珠炮,人民的幸福感一定提高許多。然而,生活在臺灣,為什麼不是政治和媒體改變他們敘事的腔調和行事的作風,卻反而要人們走避?
政治和媒體會成為眾矢之的,主要原因是他們的攻擊性太強、破壞力太大,卻無法構成對社會有益的正面能量。簡單地說,政治制衡角色,被在野黨詮釋成以無限杯葛和拆解體制為能事,而不是要解決公眾的問題;執政黨的職能,則完全集中在權力、職位與資源的分配,而非帶領臺灣高瞻遠矚;至於一些缺乏責任感的媒體,則甘願當政治勢力的附庸,或為了商業目的而拚命煽色腥,恣意破壞人們的胃口和社會的品味。
人們近年常說,臺灣社會“負面能量太強”;其實,仔細尋思,這股讓人焦慮的負面能量不是來自社會或民間,而是來自政治和媒體。這樣的負面能量,要不是善良的人民和有厚度的社會差堪承載,臺灣可能早就破不成形。但也如李安所擔心的,有一天,萬一量變產生質變,“上面的壞東西壓倒下面的好東西時,我會欲哭無淚。”
文章最後說,如果人們還把今天畸形的政治當成臺灣的民主驕傲,那麼,臺灣最美的風景確有可能被最醜的風景壓垮。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