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經濟困境主因在政治

2013年12月23日 09:1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是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體,因此外在市場的穩定發展與島內經濟成長有密不可分之關係。自從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之後,各國經濟無不受到程度不同的衝擊,尤其亞太地區的發展中國家最為明顯。臺灣《中央日報》21日社評說,臺灣“立法院”最快要到明年3月後,才可能進入服貿實質審查階段。

  近年來,各國和地區經濟情況逐步復蘇,然臺灣的經濟成長卻跟不上腳步,更有學者提出臺灣恐步入日本經濟成長停滯的後塵,使得島內民眾更加憂心。在各國加快經濟自由化及區域經濟體整合之際,臺灣卻好像一副“事不關己”的悠哉態度,難免讓關心者憂心忡忡,深怕“臺灣經濟奇跡”就此銷聲匿跡。

  綜觀島內朝野對臺灣經濟自由化的態度,基本上的差異並不會很大,但是關鍵點卻有天壤之別。執政的國民黨認為應先改善並穩定兩岸關係之後,才可能讓各國和地區有意願推動與臺灣的雙邊經貿合作,畢竟臺灣拓展對外關係是無法排除中國大陸因素的干擾。要提醒島內民眾的是,與大陸為善絕不是自我矮化、更非投降,而是自我實力的警惕所做的政策決定。

  反觀在野黨,明知兩岸關係是臺灣走向國際的主要關鍵因素,卻因僵化的“臺獨”思維,偏偏要逆向而行,提出一套“與世界共同走向中國”的謬論;加上“逢中必反”、“逢馬必反”的心態作祟,導致綠營的兩岸政策完全與臺灣的整體利益背道而馳。因此,在野黨對於兩岸簽署的各項經貿協議皆大肆反對,甚至揚言不惜讓“立法院”停擺都在所不惜。

  首先,民進黨口口聲聲說不反對兩岸交流,也呼籲兩岸應加強認識來化解歧見。然而,民進黨卻無所不用其極地反對兩岸經貿協議。過去發動遊行示威來抗議海基會與海協會簽署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2012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敗北、自食惡果之後,改以拖延戰術來阻撓“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的審查。

  根據最新報導,臺灣“立法院”最快也要等到明年3月之後,“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才可能進入實質審查階段。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當我們的競爭者用航太的速度爭取各項自由貿易協定的完成,我們卻還以牛步化的速度來看待國際競爭,怎不叫人心急。

  其次,民進黨喜歡以兩手策略來玩弄兩岸議題。一方面,民進黨中央及立院黨團一再上演歹戲拖棚的戲碼;另一方面,其執政的地方縣市首長卻前仆後繼地到中國大陸進行經貿交流。雲林縣長蘇治芬到大陸各地推銷該縣的農產品,甚至還曾公開要求大陸方面擴大ECFA對臺灣的農產品優惠。而高雄市長陳菊亦曾為了舉辦的世運會,專程到北京拜會,目的就是希望大陸不要基於兩岸關係的友好而不要阻撓。

  日前,大陸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啟動,然而臺灣的經濟示範區仍停留在紙上談兵。陳菊及屏東縣長曹啟鴻都正面肯定,曹甚至發出“看到上海的大開大闔,如果小小的臺灣無法跨區整合,將如何與別人競爭?”的警語,因此希望臺灣的經濟示範區能儘速開張。但同黨“立委”許添財卻大肆抨擊,認為是“賣臺政策”,甚至還斥責主事的“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是“賣臺吳三桂”。

  試問,島內民眾究竟要相信那個民進黨人的話呢?

  最後,島內民眾應認清一個事實,政治激情無濟於事,更無助於國際地位的提升。“臺獨”口號已經喊得超過半世紀,而民進黨也曾執政過8年。結果呢?“臺獨”仍是一場空,甚至離實現的機會越來越遠。更嚴重的是,“統獨”爭議不僅造成臺灣社會的嚴重分歧與對立,更拖累臺灣的整體競爭力。

  看看韓國的發展模式。過去我們譏笑韓國在上世紀末的亞洲金融風暴差點被世界銀行接收,也不屑與韓國相提並論。如今呢?現在的韓國非但是各國無法忽視的經貿大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同時與美國、歐盟及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的國家。

  追根究底,臺灣經濟困境的主因就在於內部的政治因素。執政的國民黨應有行政與“立法”一體的決心,共同推動必要的經貿政策改革,並全力排除萬難,加速完成各項經貿協議的洽商與簽署。此外,臺當局應加快臺灣產業升級的腳步,才能提升競爭優勢,在臺灣既有的基礎上,打造下一世代的經濟奇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