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運學生今天將撤出佔領廿多日的“立法院”議場,以便“立法院院會”明天起可以開始處理法案。問題是,回到了議場的朝野“立委”,知道如何重新面對自己的職責嗎?
如果“立法院”繼續上演民進黨霸佔會議室或主席臺那樣的戲碼,我們覺得學生撤不撤出,其實差別不大;因為,在野黨的杯葛,反正存心不想開會、不想“立法”。這點,其實也正是318學運最大的盲點:一方面把服貿協議的程式問題完全歸咎張慶忠卅秒快讀的“黑箱”,另一方面把協議內容醜化為馬當局包藏禍心的賣臺計劃,對“立法院”的失職和無能卻視若無睹,不置一詞。
所以,除了被點名的張慶忠皮皮剉,有任何“立委”對這次被佔領事件感到不安或愧疚嗎?當學生把全副心力都用在對付行政部門,會有任何“立委”覺得服貿協議的優劣得失跟自己有關嗎?答案是以上皆非。
亦即,這次學運雖達到了“妖魔化”服貿協議的效果,卻未曾觸及“立法院立法”品質及效能低落的核心問題,遑論對“立委”形成鞭策壓力。學生撤出議場後,“立委”故技重施,吵吵鬧鬧,把議事程式拉得更長;他們薪水照領,法案照拖。就像這學運的廿多天,朝野“立委”閒閒放假坐領俸給,有誰覺得於心有愧嗎?
如果學運學生不想再被貼上“綠營打手”的標簽,他們對監督條例及服貿協議審議的監督守護,就不能再一面倒地偏向一邊;他們的“遍地開花”活動,也不能只鎖定藍營“立委”。因為,從全民的眼光看,朝野“立委”都應該對兩岸問題負起同樣的責任,都該接受相同的監督;如果學運的後續行動太過偏頗,只會喪失自己的正當性。
文章最後說,當綠營的禁衛軍容易,當臺灣民主的守護神難;重點在,要知道其間的界線何在。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