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近日發表評論說,第25屆金曲獎的入圍名單敲響了臺灣的流行音樂界的警鐘,這份入圍名單證明金曲獎在亞洲地區的重要性,也讓人必須正視大陸流行音樂不容小覷的堅強實力。
文章說,筆者並非用“正在崛起的大陸流行音樂”形容,而是用“已經擁有堅強實力”來強調問題的嚴重性。我認為,流行音樂產業的實力堅強與否,除了觀察歌手的唱片銷量、產業的創作能量、與人才集中的情形之外,也可以從音樂節目的數量來看。
4月在北京衛視開播的《最美和聲2》成功殺出一條血路,收視率及廣告營收都得到正面鼓勵之後,《最美和聲2》又提出兩項創新的舉措。第一,“智慧機械手”,讓握有麥克風的智慧機械手翻轉升降,來取代轉椅的導師投票功能,而這個創新發想也已經被原授權方“華特迪斯尼公司”認同,將此模式反引進美國。版權節目創新出新的版權模式,進而反輸出,可說是所未聞。第二,第一屆的導師人選韓紅在第二屆晉身為“節目導播”,在制播分離的前提下,導播及主控室能夠藉由本身具有的音樂製作專業,依照現場情況,調整或配合節目節奏來安排橋段,讓節目的整體可看性更高,成為收視亮點。《最美和聲2》也成為今年大陸衛視臺中,後勢最被看好的選秀節目之一。
該評論說,這個節目臺灣做得出來嗎?過去,可能會說臺灣流行音樂產業只是缺乏資金,但是綜觀現況,除了缺乏資金這個老問題之外,似乎還多了“缺乏創意”、“觀眾聽眾減少”、“人才外流”等更多不足之處。過去大陸播出的綜藝娛樂節目中,有許多來源是購自臺制節目,但如今臺灣的綜藝娛樂節目除了日韓等外來綜藝之外,還多了許多大陸購買他國版權節目之後的陸制節目。版權就是創意,如果臺灣電視的綜藝娛樂內容只有版權的轉移再轉移,那臺灣的創意在哪?臺灣的綜藝娛樂節目在哪?流行音樂產業在哪?
大陸綜藝娛樂節目的興盛,加上歌唱選秀節目的推波助瀾,流行音樂產業就能藉此崛起,因為參加的歌手不論是擔任節目導師還是參加比賽,對於歌手本身的形象跟知名度大多能有所提升,間接提高商演活動及廣告代言的價碼,也讓歌手所屬公司得到可觀收益,而這些收益或許就輾轉投資到歌手之後的專輯製作,若專輯得到好評,整體聲勢更是水漲船高,形成一個良性迴圈。
於是,我們看到的是,臺灣歌手帶著國際流行音樂團隊,在大陸舞臺得到喝采,但他們還是會在臺灣發專輯。當然,還是有許多臺灣音樂人本著熱情,在流行音樂產業努力著,也漸露頭角。本文並非否定臺灣流行音樂中仍存在的許多希望,只是對產業可能的走向感到憂心,臺灣似乎在慢慢失去流行音樂這個很重要的內容產業。而這樣的質變,或許無法僅靠著蓋音樂創意園區、舉辦大型華語歌唱比賽就可以逆轉的,當臺灣可能已經不是流行音樂主戰場選項的時候。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