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評社6月27日報道,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昨日就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訪台接受中評社採訪時表示,“張王二會”亮點有三,兩岸事務主管部門互訪常態化機制建立;第二,走基層,聽民意,得民心,進一步匯集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第三,和臺灣地方基層的縣市長官互動,使其選民也分享到和平發展的實惠。
倪永傑表示,兩岸和平發展有生命力,也符合歷史潮流與趨勢。大陸方面不會在乎一時的得失和反彈。25日張志軍與王郁琦的首場會談富有成果,談話內容都是兩岸關係中的重點。“有來有回”說明兩岸間常態化的溝通機制已經建立。今後,兩岸對方事務最高主管官員可以就兩岸關係的發展形勢交換意見,並且為下一階段的兩岸關係發展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路徑。
倪永傑認為,此次張志軍訪台有三大亮點:第一,建立互訪的常態化交流機制;第二,走基層,聽民意,得民心,進一步匯集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第三,和臺灣地方基層的縣市長官互動,讓他們的選民也分享到和平發展的實惠。
“張王二會”涉及了很多當前兩岸關係重難點的問題,如服貿協議、區域經濟整合、陸客轉机、兩岸新聞機構互設駐點。當然其中一些事務,也需要還寄希望於臺方能消除障礙。這次會面中,大陸方面就臺灣方面關注的問題做出了十分積極的回應,充分表明瞭大陸的善意和誠意。
倪永傑指出,張志軍“走基層”,看企業、看學校、看陸配、看原住民、看廟宇、看災區,創立了到臺灣交流的新模式,充分體現了大陸的“以民為本”、“以民為念”。
這表明大陸有誠意聽取臺灣各個階層意見,願意去照顧需要照顧的人,希望那些“更需要被照顧的人”能夠參與到兩岸關係發展中,找到機會、看到希望,將自己的命運和兩岸關係發展結合起來,形成真正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並成為臺灣的最高價值。
倪永傑說,民進黨內部溫和派的聲音在壯大,有利於民進黨的政策轉變,對民進黨政治生態的變化也有正面的促進。但民進黨何時會改變,何時放棄“逢中必反”的態度,還得看後面政治效應的繼續發酵。
從這次張志軍訪台能看出,民進黨是在轉變中,但這股聲音還沒有變成主流,還需要時間,倪永傑分析,民進黨希望深綠鐵桿“臺獨”們的票不會流失,甚至能有所成長。另外一方面民進黨當選要過50%的門檻,僅僅靠基本量還不夠,還需要5%到10%,這就需要民進黨塑造出轉型的形象,爭取中間選票。
“但中間選民是很聰明的,一看就看得清楚,所以民進黨就要真正的轉型,從內心上轉型,才能獲得中間選民的認可。”他說。
倪永傑表示,兩岸關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在經歷“反服貿”風波後,張志軍還能如約而至前往臺灣,說明和平發展受到兩岸主流民意支援。但同時,“反服貿”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臺灣民眾對兩岸關係發展還有一定疑慮,其中的複雜需要大陸方面面對。“只要堅持下去,前景就是光明的,我們不在乎一時的得失和反彈。”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