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張志軍訪台:開兩岸交流親民新風尚

2014年06月30日 15:18: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6月25日至28日完成了首次訪問臺灣之行,這是近65年來大陸對臺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訪台,受各界高度關注。筆者觀察,張志軍的“親和、用心、真誠”六字是他此行的特徵。

  關注民生的傾聽之旅

  張志軍訪台行程初定之時,就有“三中一青”(臺灣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低收入階層和青年)的概括說法。行程側重果然如此。

  從26日起,張志軍開始了北、中、南四縣市與基層民眾互動的“傾聽之行”。剛下飛機,他即以閩南語道“大家好!”,一句“講的不標準,但心意真誠”,拉近了與民眾的距離。探訪新北市汐止區厚德里社區,與老兵、大陸配偶交談。他抱起幼兒時感嘆自己還沒有孫子,顯露出長者的慈祥。在厚德里活動中心,他祝跳舞的媽媽們“今年20,明年18”,讓媽媽們聽得歡心。在托老中心,他親自給老人們打菜,不斷詢問“有幾個孩子啊?”、“孩子常來看您嗎?”、“這裡離家遠嗎?”在五股維格鳳梨酥夢工場,他用閩南語大讚“這是我吃到的最新鮮的鳳梨酥”。在土城頂埔公共托老中心,與新北市長朱立倫一同為老人打菜,並與老人共進午餐。

  27日,張志軍參觀了由大陸同胞為臺灣同胞捐建的火山橋,並前往“莫拉克”風災受災嚴重的小林村,聆聽小林重建之艱辛。在驕陽下汗流浹背地走訪農田、參觀果園,向南部農民了解產、供、銷狀況。在義守大學與兩岸青年學生座談,並與學生在食堂共同進餐,與兩岸學生座談時,張志軍提出“珍惜、理解、胸襟、責任”八個字與兩岸學子分享,“你們相處好了,兩岸之間就會多一些理解和信任”,表達了兩岸青年加強交流、累積共識、融洽感情的希望。

  28日晨,在高雄圓山大飯店與臺灣漁會理事長黃一成、總幹事林啟滄會面,就兩岸漁業合作交換意見。在臺中與市長胡志強會面,並參觀了一所盲人學校。在高雄小林村,張志軍表示,相信兩岸同心、守望相助,不論遇到什麼難題,都能克服。他現場誦讀雅安前進慈濟小學六年級同學的信函,心中感恩之情。

  臺灣民眾對張志軍行走基層的時間達此行四分之三給予了三個字的評價——“沒想到”。張志軍用心的行程安排,尤其是在南部傾聽民眾的多元聲音,其言行的謙虛有禮、風格的平實自然,多鄉言而少“官話”,贏得了基層民眾的好感,而他感嘆“愈進入到臺灣社會、愈進入到基層,發現臺灣民眾非常純樸、友善與熱情”、“兩岸民眾都希望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日子,生活一天過得比一天好,這是大家共同的願望”,讓人們接受。

  兩岸交流將開親民新風尚

  6月25日,張志軍與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主委王郁琦舉行了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二次正式會面,就當前兩岸關係形勢和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發展交換意見,達成了積極共識。輿論普遍肯定和關注大陸對臺政策的新動向。

  臺灣媒體普遍表示,張志軍訪台顯示大陸對於兩岸關係發展採取務實態度,坦然面對臺灣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風波所顯示的疑慮與阻礙效應,以實際行動化解不利因素。此訪對兩岸關係發展必有幫助。臺灣《中國時報》援引全國臺企聯會長郭山輝觀點說,臺灣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學生活動促成張志軍更想聽臺灣多元聲音,這也顯示大陸對臺工作更細膩,與以往相比如今大陸更重視臺灣人的心理,此行意義不亞於當年“汪辜會談”。

  境外華文媒體稱,張志軍訪台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必然,也是大陸對臺政策更具信心、更趨務實的具體展現,將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意義深遠。美國《僑報》認為,張志軍此行有三突破,一是打破了兩岸關係週期性波動甚至停滯的“規律”,二是建立了兩岸事務主管部門常態化的溝通聯繫機制,三是大陸涉臺系統對自身工作方法、對臺策略較以前更積極主動。

  張志軍的訪台,首次凸顯了大陸官員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的“庶民元素”,展現了大陸官方關注臺灣民生、願意傾聽基層聲音,了解民眾願望的務實思想。而行程重點放在臺灣政治中心以外的中南部,將觸角伸展到臺灣草根地區,實地了解真實的臺灣,展現了大陸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自信心和新視野。張志軍的“親民風”,將在今後大陸對臺政策、交流與合作中蔚為主流新風尚。(作者常志康,繫上海臺辦調研員、華東師大客座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