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陳星:民進黨在“凍獨”議題上存迷思

2014年07月22日 09: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香港中評社7月21日發表臺灣問題專家陳星的評論文章說,民進黨全黨代表大會20日下午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在會前廣受關注的“凍獨”議題遭遇“凍結”,包括“凍獨”提案在內的5個提案被快速打包處理丟給了中執會。這個結果並不意外,19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就已經定調說,“臺獨黨綱”是民進黨創黨時期所揭示的目標,也是這一代民進黨人以及臺灣人民的追求與理想。隨著臺灣的“民主化”,民進黨建構了深厚的“臺灣意識”,“認同臺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經變成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這樣的事實,這樣的狀態,如何去‘凍結’?如何去‘廢除’?”上述論述也表達了蔡英文未來一段時間在“凍獨”問題上立場不會鬆動的基本態度。

  民進黨“凍獨”議題的出現是兩岸關係出現結構性變化的情況下黨內政治人物對該黨適應性調整問題進行思考後的產物。經過30多年的發展,兩岸關係已經突破了對抗的模式,相互之間交流與合作的不斷加強使兩岸逐漸形成了一個生命共同體。民進黨以“臺獨”為基礎的兩岸對抗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這些變化,該黨在兩岸互動中被邊緣化也在所難免。但是民進黨內大部分政治人物對“凍獨”議題頗不以為然,從當初柯建銘拋出“凍獨”議題到現在基層黨代表提出“凍獨”提案,民進黨內都有激烈反彈。這種情況說明民進黨內對於“臺獨”問題還存在著迷思。

  民進黨拒絕在“臺獨”立場上有所調整應該出於對該黨當前所面臨形勢的樂觀判斷,就是凍不凍“獨”對其選舉利益不會有大的影響,或者說民進黨傾向於認為即使不“凍獨”也可以贏得選舉。這種自信顯然是建立在能夠通過政治動員取得選舉勝利的判斷之上。這種思維在蘇貞昌當民進黨主席的時候就已經存在,現在則表現得更加明顯,特別是在民進黨對年底的“九合一”選舉越來越有信心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所以民進黨這次全代會把主軸定為“清廉勤政、改革出陣”,從內容上看主要訴求集中于政治道德以及公共政策方面,壓根就沒有打算在兩岸議題上著墨。

  民進黨對“臺獨”路線的堅持同時也與其長期以來建構的“臺灣意識”在臺灣大行其道有關。民進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建構“臺灣主體性”和“臺灣主體意識”,在建構這些觀念的時候,民進黨將其與臺灣“主權”相連接,在多數情況下將二者視同一物。同時應該看到的是民進黨在進行這些觀念建構的時候本來就是要與強化該黨與國民黨及中國大陸的區隔。“臺灣意識”的存在往往被民進黨視為“臺獨”路線的理念基礎,也是民進黨認為可以用來求得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本錢。蔡英文所謂“認同臺灣”、“堅持獨立自主的價值”已經變成年輕世代的“天然成分”的說法,也正是建立在對上述觀念建構的信心之上。

  此外,民進黨只所以對“凍獨”議題老神在在,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該黨認為無論持什麼立場,大陸為了和平發展的大局都必須與其打交道,其中最典型的說法就是“民進黨至少代表著臺灣接近一半的民意”。顯然這裡“民意”變成了民進黨與大陸進行討價還價的重要籌碼。於是在臺灣我們可以看到政黨政治的邏輯被顛倒過來了,一般來說政黨作為民眾利益聚集的中間環節,在利益表達結構中具有相對被動的地位,但民進黨卻通過觀念建構改造了支援者的政治認知結構,成功地為自己的“臺獨”理念找到了“支援基礎”,並將這種支援作為與大陸討價還價的籌碼。這就是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所謂“民意基礎”,也是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重要迷思之一。

  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處理模式基本還是對抗式的,民進黨長期從對抗式的兩岸政策模式中獲利是其對這種政策模式產生路徑依賴的原因之一。最起碼說,民進黨並不忌憚于與大陸進行有限度的對抗,因為“臺灣意識”的動員能力在兩岸對抗的情境下區隔性才會更強,其動員效果也更明顯,這也是民進黨在以前經常營造“大陸打壓”氛圍的重要原因。對民進黨而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能給臺灣人民帶來實在的利益並不重要,自己政黨的選舉利益才最為重要,這是永遠不變的準則。至於說這種對抗性政策可能給臺灣帶來什麼樣的危害,反正目前看不出來,也不需要關心,只要對選舉有利,以後的問題以後再說。從這個意義上說,民進黨凍不凍“獨”很難說是理念問題,而是該黨的選舉需要不需要的問題,至於臺灣民眾的福祉,那是比較次要的問題,並不在民進黨的優先考慮之列。這可能是目前民進黨在“凍獨”議題上最大的迷思。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