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午夜12點,高雄市市區多處發生地下燃氣管網爆炸事故,迄今已造成25人受傷,267人受傷。事故原因正在調查中。
香港中評社5日發表評論說,高雄是臺灣地區第二大城市,也是其工業、航運及交通樞紐中心,轄有近280萬人口,市區人口密度居全臺之首。事故噩耗傳出後,不僅島內朝野驚心,祖國大陸也感同身受,各大媒體紛紛在第一時間予以密集報道,習近平總書記也迅速通過國臺辦向臺灣有關方面轉達他和大陸人民對在本次事件中不幸遇難同胞的深切哀悼、對遇難者家屬及受傷同胞的誠摯慰問。
透過各方資訊可以看出,此次高雄氣爆事故具有如下幾個突出特點:一是損失極其慘重,事故區域處於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帶,人員財物密集,所以造成數百人死傷,財產損失也勢必數額驚人,給當地市民造成的心理震懾可想而知;二是迅速連環爆燃,從當地市民發現燃氣異味,到發生爆炸時間間隔不過十幾分鐘,而且爆炸呈現連環衝擊波態勢,至少發現8處爆炸點,綿延數公里、幾個街區,其巨大威力不亞於一次高強度軍事行動;三是次生傷害明顯,傷亡人員中有為數不少屬於消防救災人員,甚至有個別現場報道的記者也遭受重傷;四是事發時間特殊,爆炸發生時正值零時前後,喧囂忙碌的城市雖然正在走向全面休眠時期,但爆炸管網路面附近車輛停泊密集,部分商鋪人員尚在經營,所以更加猝不及防。
高雄連環氣爆事故尚處於緊張救災階段,及時搜救受傷人員,轉移安置危險區域民眾,有效排除並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儘快恢復當地交通等城市運作秩序,無疑是當前的重中之重。令人欣慰的是,臺灣當局會同高雄地方政府,正在全力救災,此前喧囂的選戰聲浪、藍綠對抗暫時因之停歇。
不過可以預期,當搜救處置及善後問題告一段落後,事故勢必進入後一階段,即原因認定和責任追究階段,事故肇因的研判、相關責任的認定、責任人員的追究等勢必逐一展開。屆時,高雄作為近年來臺灣政治地理版圖上的綠營重鎮,其領頭團隊陳菊等人將會為此承擔何種責任,包括行政責任及政治道義責任,並由此對高雄地方領導人選舉勢力對比產生何種影響,無疑值得持續關注。當然,聯繫到一週之前臺灣發生的民航墜機事故,此次高雄連環氣爆對馬英九當局也勢必形成不小的政治壓力,其行政團隊相關部會及其首長在此次嚴重事故中是否會被究責,由此是否再度引發在野政黨和“立法”部門的彈劾壓力,同樣是後續值得關注之點。
地下油氣管網承擔著為城市及時、足額輸送清潔能源的重任,幾乎遍佈所有大城市大街小巷的地下,和水電暖氣及交通一起構成現代城市不可獲取的血脈。但與水電暖路有所不同的是,油氣管網引起易燃易爆的高危特性而同時成為懸在城市市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旦洩露未能及時發現並得到有效處置和控制,這些市民生活平日不可或缺的現代文明使者,瞬間就變身無情吞噬生命財產的恐怖惡魔。
高雄連環氣爆造成的損失觸目驚心,讓身在彼岸的我們為受災同胞默哀祈福,更讓我們聯想起造成64人死亡的2013年11﹒22青島特大爆燃事故等。每一個中國城市的管網運營及監管者們都應該引以為戒,及時加大對城市地下油氣管網安全生產檢查監管力度,嚴防高雄的悲劇在大陸重演!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