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灣老齡化加劇 加速推動因應對策

2014年08月22日 14: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中華日報》22日社論說,臺當局“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日前完成“人口推計(2014年至2061年)”,臺灣人口負成長將提前在2022年出現,2018年臺灣將從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人口結構變遷牽涉經濟、社會等層面,隨著高齡社會提前出現,各項政策也應相對調整,以免減損民眾福利及競爭力。

  文章摘編如下:

  人口結構可區分為成長型、隱定型、衰老型。人口結構因性別、年齡等模組改變而變遷,對總體經濟、人力資源均構成影響,因此不論經濟安全抑或社會福利、醫療健康與長期照護等層面,都應隨著人口結構變遷而研擬因應對策。從更寬廣的角度來看,人口結構變遷也影響金融服務、房地產、教育及就業市場等,臺當局都不能等閒視之。

  根據臺灣“內政部”新近公佈的人口結構分析,至今年6月底為止,臺灣戶籍登記人口數為2339萬多人,總成長率為0.8‰。以性別比區分,由於男性死亡率較高,陸配及外配移入人口增加,性別比為100(女)比99.82。雖然女性人口比例僅稍高於男性,但性別比繼續快速下降,與1996年的100比106相較,性別比的變化即可一目了然。

  再從年齡結構觀察,至今年六月底為止,65歲以上(高齡者)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為11.75%,0至14歲(幼年人口)則為14.14%。值得注意的是,高齡人口與幼年人口出現顯著消長,高齡人口比率逐年上升、幼年人口比率逐年下降的趨勢,不但沒有改變反而加劇。

  臺灣“國發會”公佈的人口推計反映人口變遷趨勢。推計顯示,人口飽和高點落在2021年的2356.1萬人,2022年降至2355.9萬人,之後人口數逐年下滑。若以高齡者佔總人口比率觀察,2014年為12%,2018年為14.6%。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超過14%為高齡社會,超過20%為超高齡社會,臺灣將於2025年成為超高齡社會。

  臺灣進入高齡社會乃至超高齡社會,意味青壯人口的負擔加重。2014年臺灣每位高齡者尚有6.2個青壯人口扶養,2015年降為5,2025年再降為3.4,估計到2061年每位高齡者僅剩1.2個青壯人口扶養。換言之,屆時幾乎每個青壯人口除了養活自己之外,還得負責扶養一位高齡者,其壓力之沉重難以想像。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評估,當“人口紅利”變成“人口稅”時,經濟成長將大幅降低,所應實行的中期對策包括改善勞動參與率、資金流動以及簡化移民程式。以改善勞動參與率而言,臺灣“國發會”今年4月提出“育才、留才及攬才整合方案”,強調未來應積極協助中高齡者重回勞動市場,鼓勵婦女二度就業。因應高齡社會時代提前來臨,相關政策更應積極加速落實。

  對於無可回避的人口結構變遷,臺當局各部門已從社會福利、長期照護、就業機會等層面厘訂政策,但在人口飽和高點提前出現的前提之下,各項政策均須逐一檢討,甚至預算編列也應隨之調整,以利政策推動。各項政策對應調整,則應以確保全民福祉及競爭力為目標。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