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代表民進黨競選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蔡英文10日結束美國行返臺,民進黨支援者歡心鼓舞,認為她已通過美國“口試”,為民進黨取得政權克服了最艱困的障礙。臺灣《中國時報》11日社論對此指出:確實,蔡英文為了爭取美國的認同及淺綠與淺藍民眾的支援,已將政治修辭語言藝術發揮到極致。繼公開表態“認同中華民國”後,一路追加倡議要“維持現狀”,日前更針對兩岸“九二共識”議題表達要持續追求“求同存異”,看來她應該可以跨過上次大選的最後一哩路魔障,畢竟以一個實現“臺獨建國”為理念的政黨主席而言,她能表達的都表達了,不是嗎?問題是,她這一連串的發言,應該被視為一種立場的轉彎?還是企圖達成“頭過身過”目標的語言遊戲?很遺憾,綜合分析起來,好像是更接近後者。
社論摘錄如下:
請蔡英文直接回答3個問題,答案就很清楚。第一,所謂的“認同中華民國”,是否表示“臺獨黨綱”已不復存?再也沒有“兩國論”的問題?第二,所謂的“維持現狀”,是表示接受馬當局所推動的兩岸現狀發展的所有現實嗎?第三,所謂的對“九二共識”持續追求“求同存異”,可以理解為是接受或承認兩岸之間的“九二共識”嗎?
可想而知,蔡英文永遠不會直接回答上述問題,因為她若是回答“以上皆是”,那她還何必出來選?還何必猛批馬當局?馬當局所做的不就是她所主張的?更不必說她是否“反獨”了。而如果答案是“以上皆非”,那不就是公開承認她的立場一點都沒變,這一切的一切不過是為了當選所設計的一組語言遊戲罷了!
講白了,這中間的她每一次表態,都存在著極大的詮釋空間,反正話是說給你聽的,怎麼定義?怎麼解釋?照樣可以是我說了算,不是嗎?“認同中華民國”!當然不是你馬英九那個“1912年成立的中華民國”,而是我蔡英文設計“兩國論”下的“中華民國”。“維持現狀”?重點是“現狀”究竟是歸誰定義,不是嗎?誰說我蔡英文不能有個定義?只不過現在不能說,等當選後再告訴你!追求“求同存異”?誰說不可以拿你的“同”來將就我的“異”?
蔡英文這一波語言遊戲的搬演,讓人想起了2000年時陳水扁針對兩岸關係所提出的“四不一沒有”,所謂“不宣佈獨立,不更改國號,不推動兩國論入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統獨公投,也沒有廢除《國統綱領》與國統會的問題”,那時節這段政治表述有效緩和了一觸即發的兩岸危機,然而他上任後卻不斷激化兩岸關係,烽火外交、買導彈公投,甚至到卸任後被追出的“海角七億”,都公開宣稱是所謂“建國基金”。陳水扁當時的政治語言,較之此刻的蔡英文的政治表述,還要立場清晰得許多啊!
換言之,檢視一個政治人物的保證,真的不能只看他說什麼,得要看他做什麼。蔡英文當年在民進黨執政年代擔任“副閣揆”時,積極推動核四復建,如今她反核四比誰都大聲;她當年找一堆人研究兩岸直航,最後找了一堆理由就是不願開放,講直白一些,若是這幾年還是民進黨執政,根本不可能出現當下兩岸民間熱絡交往的“現狀”!扁當局當年全盤否定“九二共識”之際,整個論述的主導人就是她,如今她突然改口為“求同存異”了!她難道願意公開坦承,過往的言行,其實都是錯的嗎?
最重要的是,她所領導的政黨,至今還在給人到處扣紅帽子,還在持續擋下所有攸關兩岸前景的法案,服貿被擋下了,貨貿法案談都不必談,迄今為止這麼多來到臺灣留學、遊學的陸生,還在“三限六不”的限制下面臨被歧視的待遇,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蔡英文所領導的民進黨所為,如果她所謂的“維持現狀”,所謂的“求同存異”,其實就是這樣,那麼試問:這一切的話語,不就是結結實實的一場語言遊戲的搬演嗎?
以現今的形勢,蔡英文確實最有機會當選,她清楚知道她的罩門是在“兩岸”,這個議題不搞定,她的最後一哩路走不完,但誰都知道她的立場不會改,所以唯一的法門,就是發展一套精心設計的語言遊戲!因為她知道,有些人就是好騙,反正先當選再說,只要贏得政權,一切都是我說了算,不是嗎?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