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10日發表臺灣藝術大學教授、財團法人臺灣“中央廣播電臺總臺長”賴祥蔚的署名文章說,今年是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有些臺灣年輕人已經對這個重大事件沒有什麼感覺。抗戰勝利對臺灣重要嗎?不妨反過來問問:如果對日抗戰打輸了,現在會是什麼局面?
文章摘錄如下:
抗日戰爭始於1937年7月7日的“七七事變”,歷經8年,日本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宣告無條件投降,至今70週年。
回過頭來看,如果不是日本軍國主義在這場戰爭中犯下了許多重大的策略性失誤,今日情況或許不同。社會科學研究中有一種“反事實分析法”,我們不妨試著來分析。
當年日軍侵華,由於對於華人都採取了高壓血腥的手腕,更放任許多慘無人道的獸行,以至於發生了“五三慘案”、“南京大屠殺”等震驚全世界的慘案。士可殺,不可辱,更何況全國都受辱?日本軍國主義這樣的侵略姿態,當然會引起勢不兩立的國仇家恨與奮死反抗,於是8年浴血抗戰,3500萬同胞罹難,終於換來了抗戰勝利。
如果當時日本軍國主義者雖然同樣保持侵略野心,但是卻透過巧妙的文宣包裝,強調真的是要建大東亞共榮圈、所有民族共榮,並且做到秋毫無犯,而且還要在戰爭時期,表面上對待軍事佔領區的華人一如對待日本人,只是“暫時”不賦予公民參政權,甚至允諾未來將會採取邦聯的方式,共同建構一個各族平等的大家庭。如果這種文宣確實發揮了一些欺騙敵人以及瓦解反抗意識的效果,日本軍國主義掀起這場戰爭的勝算,就會多了幾分。
如果對日抗戰失敗,日本軍國主義成功,現在會是什麼樣的局面呢?姑且不談其他國家,就只看海峽兩岸好了。在日本的統治之下,日本人當然是一等公民,是統治階級;臺灣人在兩岸中先成為殖民地,因此臺灣人可望成為次等公民;偽滿州國的國民也可以成為次等或是三等公民;至於大陸,或許會被日本政府劃分為幾個不同的殖民地,甚至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傀儡政權,而其人民則變成次等公民、三等公民、甚至是四等公民。如果日本政府覺得麻煩,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只有日本人是一等公民,其他被殖民者都是次等公民;如果日本政府不怕麻煩,在這個日本為核心的廣大土地上,人民或許還不只劃分成四等而已。歷史上殷鑒頗多,可供參考。
在對日抗戰失敗的想像之下,不管臺灣人是跟大陸人同樣居於次等公民,或是臺灣人比大陸人略高一等或兩等,但是面對日本人依然是次等,絕對不可能真正同等,否則日本人以寡統眾的合法性必然無法維持。
如果對日抗戰打輸了,臺灣人的孩子在上學的時候,只能念次等的學校;少數臺灣權貴家庭的小孩或許可以跟日本小孩去上同樣的小學,但是這些小孩一旦跟日本小孩發生了衝突,一定也只能卑躬屈膝道歉,因為再怎麼樣,畢竟只是次等公民。
如果對日抗戰打輸了,臺灣現在還受日本官派的總督管轄,在那樣的政治環境下,臺灣人可以像現在這樣抬頭挺胸嗎?可以動輒批評政府嗎?可以組織政黨競逐政權嗎?可以選出自己的領導人嗎?青年們可以多日佔領“立法院”嗎?臺灣人可以講閩南語而不是日語嗎?當然都不行!
還好抗戰勝利了,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所有公民都可以享有完整的自由、民主與尊嚴。我們就是人,絕對不是次等人!這就是抗戰勝利的意義!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