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對於赴臺求學的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一方面,今年報名臺灣高校的大陸學生人數達4817人,再創歷史新高。另一方面,2011年首批赴臺就讀本科學位的陸生恰逢畢業,完成了四年在島內的求學生涯。
回顧陸生赴臺四週年的歷程,我們會看到許多有關他們在臺求學時曲折經歷的報道。但不管如何,臺灣仍給他們留下深刻記憶,美好的人和事物一直都伴隨著大家。風雨之後,仍能遇見彩虹。
不提供獎助學金、不允許校外打工、畢業後不可留臺就業……從第一批陸生赴臺以來,“三限六不”一直是讓陸生在臺讀書最傷心的一件事。“連外國學生都可以在臺灣拿獎學金、打工,為什麼我們作為同胞卻沒有”、“沒有健保,我們自己看病好貴”……這是陸生們經常抱怨的話題。尤其在近期新北市粉塵爆炸事件發生後,一位在臺陸生告訴筆者,自己的朋友受傷了,但因為沒有健保必須付高額醫藥費,身心都受到雙重打擊。
不過,面對這樣苛刻的政策,學校、企業及其他社會組織仍然想方設法讓在臺陸生盡可能享受好的待遇,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溫暖。臺當局教育部門不提供給陸生獎學金,學校就想辦法自己籌措。臺大讓各係所準備、輔仁大學找校友會設立的基金會、中國文化大學請臺商贊助,各校都盡力為陸生提供做助教、圖書管理員的名額來為他們發放“補貼”。甚至一位新竹交大的女生表示,有教授親自掏腰包給他們發獎學金,這讓學校的陸生頗為感動。
獎學金的爭取只是許多溫情故事中的一個。沒有健保為學生辦商業醫療保險,或者享受校醫院的優惠價格、不能在臺工作就與在大陸的臺商或臺商協會聯合舉辦針對在臺陸生的招聘會……臺灣高校和有關部門的這些努力也都儘量幫陸生減少因“三限六不”造成的負面影響。而其他諸如國際化的課堂、豐富的社團活動、友善的同學、各種美景美食,也讓他們留下對臺灣的美好記憶。
當然,在近幾年兩岸關係不斷緩和的大背景下,陸生的各項權益不應該僅僅是通過各種拼湊、變通的辦法來解決,法律上的保障也應該儘早到位。這不僅是讓陸生的權益有了更規範的保護,法律的權威性也能讓陸生感受到自身尊嚴得到尊重與待遇的平等。畢竟,繞開法律雖能解決問題,但不能使人感受到“尊嚴”。
2014年,臺“立法院”初審通過陸生“健保”案,但如今還沒有獲得最終表決。“三限六不”的政策實施多年來也早已被島內輿論所詬病。事實上,島內有識之士早已看到,“三限六不”看似保護了臺灣學生的教育和就業資源避免受到陸生“搶奪”,但這也讓許多優秀陸生難以接受這種苛刻條件來臺讀書,使臺灣高校失去了一些“優質學生”的資源。
臺灣只有拿出自信,用開放的姿態迎接陸生,保障他們更多的權利,更多優秀大陸學生才會願意到這裡求學。而當他們畢業再回首時,也許收穫的將是滿滿的幸福,不需要風雨兼程就能看到彩虹。(文/桃花島主)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