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閱兵外交宣示和平 大陸展自信

2015年09月07日 08:3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7日發表社評說,大陸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舉行的大閱兵活動,全球30國元首或政府首長、19國政府代表受邀出席,外交意義上頗不尋常。北京宣稱,閱兵只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非針對日本,上萬軍人參加並展示眾多自製的各型武器及導彈,顯現中國人的自信與凝聚力。文章摘編如下: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使用“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比喻抗日戰爭,用“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的詞語,宣示洗刷中國人的民族恥辱,則引發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戰略意圖聯想。

  中俄韓元首同時現身北京,顛覆了“美日韓”抗衡“中俄朝(朝鮮)”的傳統冷戰思維,習近平、普京、樸槿惠似乎正在塑造東北亞的新戰略格局。3人罕見的同臺畫面,引發了此次閱兵的最大效應。

  東亞情勢詭譎多變的當下,中俄韓已難忽視彼此的經濟、安全與戰略共同利益。韓國深化與中國戰略合作,亟待中俄積極介入重啟6方會談。中國已成為韓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去年6月雙方正式簽署的FTA,意味雙邊貿易即將突破3千億美元,逐漸超越美韓與日韓貿易的規模。2013年底樸槿惠提出的“歐亞倡議”,獲得普京“鋼鐵絲綢之路”計劃的正面迴響,樸槿惠的戰略思維,顯然牽動了東北亞地區強權互動模式。

  中韓關係趨近,與美國縱容日本右翼思潮有關,韓國外交政策陷入兩難。日本首相安倍有關二戰結束70週年的談話,刻意回避二戰侵略行徑與真誠道歉,華府竟出言相挺,奧巴馬日前出席太平洋戰爭70週年紀念會上,甚至讚揚“美日關係是展現和解力量的典範”。樸槿惠出席北京閱兵,無異於對華府宣示,韓國不會忘記歷史的大是大非問題。

  在可見的未來,東北亞仍難擺脫“美韓日”與“中俄朝”相互週旋的態勢,西方媒體與臺灣朝野負面批評大陸的閱兵活動,卻忽略了北京傳達“銘記歷史、珍惜和平、開創未來”的政策宣示。習近平講話重申了“命運共同體”意識,呼籲各國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強調中國會堅持和平發展路線,無論何時都永遠不會稱霸、永遠不會擴張,也永遠不會把自身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

  文章說,甚囂塵上的中國威脅論,非北京三言兩語能夠淡化,美日聯盟對抗崛起中國的基本態勢,短期內亦難改變。樸槿惠轉守為攻的外交策略,或有助於舒緩中美戰略對峙,甚至引領中美走向合作之途。然而,中美結構性的衝突,需要雙邊釋出更多善意與深化合作領域,才可能有所緩解。

  習近平宣佈裁軍30萬,是釋放誠意,也是對外宣示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期許扮演維護全球和平與區域穩定的角色,理論上應能產生正面效應。無論如何,習近平宣佈裁軍,對周邊國家仍有安撫作用,北京的“閱兵外交”發揮了東亞權力平衡的效應,逐步改變了東亞傳統的互動格局。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