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TPP聲勢大 當心后座力

2015年10月19日 11: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經濟日報》17日發表社論說,經歷5年的艱辛談判,亞太區12國終於對“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達成協定。除了具有傳統自由貿易協定所涉及的降低關稅與開放市場之外,TPP的最大特點是希望能制定全球貿易的新規則,進而使全球經濟活動在相同的規範下運作。

  TPP是採取“秘密談判”方式,許多細節要在數周之後才能揭露。依據國際媒體所報導的資訊,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項特色:一、涵蓋範圍宜再擴大,進一步發揮經濟擴張效益:TPP最具震撼性的數字,是涵蓋的經濟規模佔全球約40%,但經濟規模並不能與貿易額劃上等號,而全世界最大貿易國——中國卻被排除在外,使經濟效益大打折扣。

  二、地緣政治意義濃厚:TPP使美國與日本領先中國先行建立亞太經濟區。TPP是奧巴馬政府“轉向亞洲”戰略的經濟骨幹,藉此使美、歐、日跨國企業將更多投資移往中國以外的亞洲國家,以反制中國在亞太區經濟勢力的崛起。

  三、降低關稅之外,著重打破貿易壁壘:TPP不僅是各會員國間的關稅大幅降低,也為日本的農產品貿易壁壘打開缺口,尤其是稻米進口從700%以上的阻絕性稅率,改為實施配額內零關稅,牛肉及豬肉稅率也將逐年大幅下降到9%,真正落實市場開放。新、澳乳製品也靠TPP打入美國、加拿大及日本市場。

  四、制定貿易規則,擴大涵蓋領域:美國一心藉由TPP成為21世紀全球貿易的“規則制訂者(rule maker)”,而非“規則接受者(rule taker)”,並以“美國價值”打造全球貿易規範。因此TPP涵蓋智財權保護、跨國資訊交流、電子商務、國營企業經營及“投資者國家爭議解決機制”等領域,併為勞工、環保等規則打下基礎。中國及印度等若要加入,須接受TPP的既定條件;即使進行其他自貿協定談判,也不得不採用與TPP相同的規則;同時也為美、歐之間的“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TTIP)協定”談判劃出底線,對歐洲造成壓力。

  儘管TPP對全球自由貿易及經濟成長有一定的貢獻,但也存在重大缺憾。TPP與其他多邊式區域性自貿協定一樣,都會扭曲貿易流向,使各國不需要充分發揮比較利益及生產能力,只在區域性架構下尋求最佳的關稅組合,而把最有效率的生產者排除在外。此種作法實際上卻違反自由貿易的基本原則,且距離全球性多邊貿易協定的理想也愈來愈遠。

  再者,美國在操作TPP議題上,“策略”的意味過重。先把中國排除在外,使美國在一些高度爭議的問題上,能充分掌握談判的主導權,例如國營企業競爭條款等。TPP談定之後,中國無論是否後續加入,都將陷於被動地位。

  然而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製造業;把中國最有效率的企業排除在外,是TPP的最大漏洞;而且中國正逐漸成為亞洲供應鏈的中心,從紡織業的纖維原料到電子、汽車零組件,中國都是重要的供給來源。因此TPP可以沒有中國,但亞太區域貿易卻少不了中國。

  另外,TPP聲勢愈大,反制力量也會愈強。例如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夥經濟伴協定(RCEP)”,也開始加快談判腳步,未必就會訂出與TPP相同的規則;又如TPP雖規定跨國自由資訊流動,但歐洲法院近日卻判決美國企業不得把客戶資料傳回美國,且歐盟民眾抗議TTIP的聲浪也升高。如此TPP推動自由貿易的“銀邊”,卻有可能被全球塊狀壁壘的“烏雲”所掩蓋。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