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有一種關係,叫“一家人”

2015年11月08日 09:51:00  來源: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
字號:    

  握手,恐怕是社會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一件事。一般來說,握個手也就幾秒鐘,雖然短暫,卻能傳遞許多言語無法表達的豐富情感。如果握手時間持續超過1分鐘,足以證明雙方的關係不是一般的親密。

  昨天下午,絕大多數人的手機,被兩位“50”後的握手照片、視頻刷屏:國家主席習近平先伸出右手,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緊接著伸出右手,兩隻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暌違66年,兩岸領導人實現歷史性的會面、握手,共同翻開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篇章。

  這一刻,我們等待了太久。由於種種原因,1949年以後,臺灣海峽兩岸一直處於分離狀態,讓多少人只能望海興嘆,留下無盡的思念和遺憾。同屬一個中國,同是中華民族兒女的兩岸同胞,對於構建“命運共同體”,共圓中國夢的意願,可以說是與日俱增。2014年的臺灣民意調查中,有超過65%的民眾認為“兩岸領導人應該開始進行政治對話,討論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選擇的背後,正是兩岸民眾對“解開心結”,求得最大公約數的熱切期盼。

  兄弟之間,難免會有爭吵和齟齬,但又有多少會真正成為內心揮之不去的芥蒂?“不管經歷多少風雨,有過多長時間的隔絕,沒有任何力量能把我們分開。”因為,有一種關係,叫“一家人”;有一種感情,叫“打斷骨頭連著筋”。從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九二共識”,到2005年,國共領導人舉行60年來首次會談,再到2014年,實現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互訪,兩岸關係始終在不斷推進。其間也遭遇過多次“寒流”,但“求同”的大方向沒有變。事實證明,我們“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並共同為世界和地區和平穩定發展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1971年,當余光中先生在臺北舊居寫下《鄉愁》時,或許並沒有想到,44年後的今天,兩岸領導人竟然能夠坐在一起,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共同展望兩岸美好未來。這樣的“確幸”來之不易,得益於兩岸領導人的智慧與胸襟,更離不開兩岸民心的牽連與共鳴。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今後兩岸領導人交往極有可能以此次會面為範例,探索以常態化的形式保持下去,從而在兩岸間搭建起更加寬闊、穩固的溝通橋梁。

  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做對的事,任何時機都是好時機。雖然“歷史為兩岸留下了錯綜複雜的世代課題”,但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和平發展都是兩岸的主流民意。“習馬會”一小步,兩岸關係一大步,始終秉持誠意、互釋善意,良性互動、相向而行,兩岸關係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呂曉勳)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